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物聯網與感知中國夢

  • 發佈時間:2015-09-23 04:32:1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同許多新興的産業、系統性的産業一樣,標準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標準化,對講機時代不會過渡到手機時代;如果沒有標準化,電腦網路永遠處在局域網不會出現網際網路。

  物聯網的標準化是國家在該領域實力的綜合體現

  物聯網的標準化是國家在該領域綜合實力的體現,而架構標準則是標準化的核心,就像憲法之於法律的意義。

  我國在2014年1月提交了物聯網頂層架構國際標準立項申請,至3月投票結束,第一輪沒有通過,2014年5月再次提交,9月正式通過。這是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同盟沒有預料到的。

  網際網路的架構是美國人的,因為中國拿到了國際物聯網架構的設計權、主導權,物聯網架構是中國人的。當時我們非常高興、自豪、開心、激動、興奮,標準通過以後我們曾覺得高枕無憂了。

  但是,2014年11月,美國人表示,物聯網太重要了,提出要單獨成立一個標準工作組,並把中國人提的物聯網架構,從WG7標準工作組轉到WG10工作組。當時我們想不通美國怎麼這麼好,我們的架構標準項目通過以後,他們開始支援我們了,重視架構設計了?

  到2015年1月,首次WG10工作組大會召開,我們才意識到美國的目的。他們提出來按照ISO國際標準組織的規則,架構項目組從WG7轉移到WG10,但主編輯可以重選。美國國標委組織了美國國際知名的IT企業,組成了聯合團隊,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一起想把中國“運作掉”。

  我國國家標準委高度重視,給國際標準組織發去了鄭重聲明,對此事表示堅決抗議。但我們是否參加這個主編輯競選?參加了表示承認它的規則是合法的,但不參加機會可能就沒有了。國標委適時作出重要決定——參加競選,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和感知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等派出了10多個團隊,到多個國家進行溝通交流。今年5月20日,在WG10的大會上,感知中國終於再次當選全球物聯網架構主編輯,從架構主導到操盤手都是中國人。

  這個時候好像能夠稍微喘口氣,其實不然,美國等國的反攻力度非常大,雖然現在我們仍然保持著引領全球物聯網架構領先的地位。

  物聯網起源於多個領域

  多個領域都在推進物聯網的研究,很多條線都在做物聯網。

  電信領域推動物聯網的研究應用是較早的領域之一,叫M2M(機器到機器的通訊),目前的發展不像想像得那麼快。

  網際網路領域,則是大家所熟知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的網際網路),1999年MIT提出,是強調把網際網路延伸到物體上的連接,最初IOT的聲音並不是很大,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現在IOT的聲音大過了M2M,但是,這一領域真正的大的典型應用還沒有出現。

  感測器領域,則稱之為網路化的感測器,較為知名的如Smart Dust(智慧塵埃)于1997年被提出,這個領域實際上也是很小,大約2000年過後的幾年,這一條線的熱度非常高。

  感測器網路領域,早年也是物聯網的強大的生力軍,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從軍用開始應用到民用,最著名的是ZigBee聯盟,但更注重於短距離互聯。

  溯源、標識領域,就是大家熟悉的鐳射碼、條碼、二維碼、RFID等, RFID最早出現于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個敵我識別系統。但是市場總空間還是很小,功能很弱,主要是標識。

  智慧化也是在物聯網領域聲音比較大的另一個分支,強調物聯網的核心是智慧化,以IBM為代表,比如智慧地球、智慧城市。

  在工業自動化的領域,美國2006年提出了CPS(Cyber-Physical Systems資訊物理系統),目前主要還是在學術界有一些聲音,在應用層面聲音不是很大。

  還有眾多的行業,比如安防、消防、環保等等,都從各自的領域提出了物聯網的需求,並實踐探索。

  在中國,我們感知中國則把物聯網作為物理在研究,從1999年開始,從實體世界的角度研究推動物聯網技術和標準,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不管哪個領域探索物聯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向實體世界,解決我們現實實體世界中的問題。

  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真的不一樣,是超越網際網路的

  網際網路帶我們進入了一個虛擬世界,但是虛擬世界解決不了霧霾、交通、安全、能源、健康等實體世界的問題。

  物聯網是人類社會螺旋式發展的使然,人類社會的發展從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的實體世界、到中世紀的精神世界、到現在以網際網路為主的虛擬世界,但現在的實體世界的環境問題、能源問題、安全問題等等,虛擬世界是解決不了的,需要實體世界的物聯網,從這個角度來説,物聯網是人類社會螺旋式發展的再次回歸,但這次回歸追求的是人與實體世界的和諧、共融、共存、共發展,它一定會帶來巨大的科研、技術、市場、生活的方式的根本變革。

  據麥肯錫的研究,到2025年物聯網終端將達到250億,他們是按照電腦數億、手機數十億、物聯網數百億來計算,但我認為,物聯網的數量級不是十倍于手機的,至少是百倍以上。即便如此,250億也是了不起的數字,屆時,市場規模達到6萬億美金,帶動關聯經濟36萬億美金。谷歌曾預計在物聯網時代網際網路將消失,當然不是消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中起到主導作用的將變成物聯網。

  今天,網際網路發展到了頂峰時期,解決的是資訊共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如果説網際網路帶來的地球村是資訊的地球村,那麼,物聯網則是實體世界的地球村。一早起來,奧巴馬在美國接見了誰,大家上網一查就知道。但這就叫地球村嗎?你在鄰居家喝茶,一墻之隔,家裏被盜了,你知道嗎?不知道。所以,網際網路帶來的地球村,只是資訊的地球村,而非實體世界的地球村。

  實體世界要靠什麼?要靠物聯網。

  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真的不一樣。網際網路的資訊都是人工輸進去的,都是事後的、主觀的,有真的,也有假的。物聯網是把實體世界的每一個脈動以人為不可操縱的方式聯到物聯網體系,它是客觀的,內容是真實的、實時的,可預警或可預測的。物聯網上的資訊是實體世界的鏡像反映。

  從這個角度來講,物聯網是超越網際網路的。

  物聯網是超越智慧化的

  你半夜開車時,遇到紅燈,即使沒人沒車你也不能通過,這不合理,這是浪費資源,這是智慧化帶來的智慧交通的紅綠燈控制車流。物聯網來了,把它變革成了車流量控制紅綠燈,並已經有現實的應用。通過智慧安防的錄影機系統抓捕逃犯,這是智慧化做到的事後追蹤,而物聯網卻能做到事先預警,防範于未然。從這些角度看,物聯網是超越智慧化的。

  物聯網不僅僅是物物互聯,萬物互聯不是物聯網的顯著特徵

  用RFID做倉庫管理,瞬間就能知道倉庫裏有什麼貨。但是用RFID做溯源可能就有問題了,比如“標識豬肉”,用POS機或手機掃一下,就知道這個豬肉是哪個養豬場養的,你覺得這樣就安全嗎?中途調包怎麼辦?倉儲物流中變質了誰負責?因此RFID做不到全程監管。物聯網能,物聯網對動産的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也投入應用了。從這個角度講,物聯網的核心不是物和物的互聯,物聯網是超越RFID的、超越物物互聯的。

  物聯網的四大本質特徵和社會屬性

  每個領域都在從各自的領域理解、探索著物聯網,路徑不同,殊途能夠同歸嗎?可以説,每一個領域的物聯網都是物聯網的一部分,單一都有很大的局限,我們用什麼來把這些集大成,解決紛繁複雜的實體世界的問題?

  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網際網路延伸到物聯網”,其實網際網路的核心是資訊共用,資訊內容的服務就是資訊共用,網際網路核心不是網,是資訊共用系統,網路是它的手段。物聯網也不是網,“網”是物聯網的手段,“資訊內容、資訊共用”是物聯網的手段,物聯網是面向實體世界的感知和感知的服務。

  如果説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延伸,那物聯網的架構就是網際網路的。實際上,物聯網的架構應該是一個全新的體系。RFID、IOT、M2M等等都是物聯網的一部分,它們需要有一個集大成的東西組成物聯網的整體。

  那麼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肯定不能簡單的想像成是網際網路的延伸,我們來看看物聯網有別於網際網路、行動通訊網等的四大本質特徵。

  首先,關注外部。網際網路關注的是內部,物聯網關注的是外部。

  其次,不確定性。物聯網關注的外部事件是不確定性的,網際網路關注的網路內的資訊內容是確定的。網際網路上的資訊,全球人民去看,都是一樣的,是確定的,除非人為把內容改了。但對於物聯網來説,假如我在這個屋子裏布了很多物聯網的終端,目的是防止有人破門而入,那麼,你總不能規定,必須在雨天一個1米82的男人,破門而入的時候先邁左腳吧,你們看,物聯網關心的外部事件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不確定的,但網際網路關注網路內的資訊內容是確定的。

  第三,不可重復。物聯網關心的事件不能複製,比如今天某個時刻有人把我手機偷走了,這個時間、地點、小偷的行為,不可複製。網際網路關心的內容複製太容易了。

  第四,事件驅動。物聯網面向的是紛繁複雜的外部物理實體世界,網際網路關注網路內部的資訊內容是人為輸入的,用網際網路的架構去滿足物理實體世界的事件肯定是不行的。不同的任務、不同的目標、不同的環境,要求物聯網的架構組織、任務分工、協同體系是不一樣的。比如,小偷是從窗子跳進來,還是破門而入,感知他行為的終端分佈、系統是不一樣的,小偷的事件驅動了此次事件的物聯網架構組成。

  這四大本質,用什麼樣的架構體系才能滿足?要找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架構,那就是最靈活的“團隊”架構。“團隊”不是“單個人”,物聯網終端是打著引號的人——智慧終端,它們形成團隊,有組織、有分工、有紀律,不同任務、目標、環境,它們的組織分工協同是不一樣的,這叫團隊協作,是社會屬性,是物聯網的核心。

  團隊的社會屬性以其高度自適應能力的多變架構,向下相容RFID、M2M、網際網路等等,它是超越網際網路並相容網際網路的協同分工的團隊屬性的全新的體系,而社會屬性讓體系架構變得越來越簡單。

  比如説,今天下午來聽我演講的嘉賓,此刻你們都不是主角,我是主角,就算領導吧,講完之後,我就不是主角了,不是領導了,這就是事件驅動下的分工協同。社會屬性是物聯網的核心,團隊的意義在於團隊總比一個人牛吧,這就是為什麼智慧化是紅綠燈控制車流量,而物聯網能做到車流量控制紅綠燈,RFID做不到對動産的全程監管,物聯網能做到有組織動態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這就是物聯網比智慧化牛、比網際網路牛的原因,物聯網是超越智慧化、超越網際網路的全新系統。

  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是面向實體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動為目的,以團隊化的社會屬性架構為核心,是建立在智慧化和網路化基礎之上的,超越智慧化、超越網際網路的,是物理與資訊深度融合的全新系統,關注的是實體世界的事件。

  物聯網是超越智慧化的就不要智慧化了,物聯網超過網際網路就不要網際網路了,行嗎?那不行。物聯網是建立在智慧化和網路化基礎之上的全新的社會屬性的體系,社會屬性向下相容網際網路和智慧化的。

  大數據是資訊共用,是網際網路的産物,是網路結合計算來實現數據挖掘和服務。物聯網的核心是大數據嗎?不是,大數據是根據歷史情況進行趨勢判斷,不能判斷某個具體事件。物聯網關注的是外部物理世界的事件,提供事件的服務,是大事件,事件是數據的物理屬性的封裝,不是大數據。

  它是超越網際網路,讓IT從虛擬世界走向實體世界,讓整個IT體系從智慧化的架構走向社會化屬性的架構,社會化架構就是自我組織的架構,是一種高度自適應、自我完善的架構。

  用共性平臺+應用子集的方式解決規模産業化的瓶頸問題

  在網際網路、在大數據、在電腦上超越美國,好難,幾乎不可能。在這一次物聯網帶來的資訊産業浪潮裏,我們要幹什麼?要補短腿、走捷徑,發展物聯網!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跑,永遠無法超越。

  發展物聯網産業,關鍵是什麼?為什麼現在的物聯網公司,一個又一個都是小微企業,沒有長大?

  物聯網龐大的市場被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分成一個又一個小塊塊,每一塊都不足夠大,你怎麼規模産業化?這也是全球物聯網規模産業化的瓶頸問題。

  物聯網企業都很小,不是能力不夠,因為細分市場就這麼大。有一個行業也是這樣,就是軟體産業,遊戲軟體、動漫軟體、3D軟體、管理軟體等等,我們要做軟體,該做什麼?你們看看,軟體業,誰是老大?是微軟,是比爾·蓋茨,他們主要就做了作業系統,作業系統就是五花八門應用軟體的共性部分、共性平臺。五花八門的物聯網應用,雖然都不一樣,但它總歸是物聯網,總歸有70%—80%是一樣的,這就是共性。我們把共性部分凝練出來,把不是共性的部分甩出去,形成共性平臺+應用子集的模式,就可以解決物聯網規模産業化瓶頸問題了。

  物聯網的共性平臺包括軟體、硬體、模組、協同、網路應用、服務等等,是一個大的架構,比軟體作業系統複雜多了,形成平臺沒那麼簡單。那麼,可以用共性平臺+應用子集的方式,來解決全球物聯網規模産業化的瓶頸問題。

  那麼,健康監測的物聯網、平安家居的物聯網、太湖藍藻檢測的物聯網等等,共性在什麼地方?靠什麼來凝練?

  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看似完全不同的物聯網應用系統,哪有共性,靠什麼來凝練共性?就要找到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架構,什麼是那個不變的架構?不變的核心就是變,就是社會屬性的變,有協同、有分工、有組織、有紀律的團隊屬性,才能凝練出共性,形成共性平臺+應用子集,解決物聯網規模産業化的瓶頸問題,你們看,這個思維特別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美國人哪搞得懂?

  我們是全球唯一攻克了物聯網共性的團隊,找不到共性就做不了標準,共性是物聯網標準制定的基礎,沒有共性,你可以制定安防物聯網標準、交通物聯網標準,但制定不了物聯網的標準!這也是我們能主導國際標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共性的凝練、共性平臺的建設是物聯網規模産業化的基礎。

  這麼多的領域都從自己本領域出發,在推動物聯網發展,産業發展遇到瓶頸,而我們用社會屬性找到了共性架構體系,形成了集大成的全新架構,並加以實現,形成標準,對國際標準化起到了引領的作用。

  物聯網的體系會給我們的行業,我們的金融,我們的電商,我們的商務,我們的工業,我們的經濟帶來一個什麼樣的變革?將會是非常了不起的變革,根本性的變革,全局性、系統性的變革。

  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之路

  “網際網路+”加的是傳統各行各業,解決的是傳統行業流通領域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物聯網則是面向實體世界,是對傳統行業的核心、模式的深刻變革,是虛實交融的實體經濟,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遠超過網際網路,因此,我們稱之為“物聯網×”。物聯網將推動 “網際網路+”時代到“物聯網×”時代。

  有人説海濤你從科學家轉型企業家成功了,我説我的轉型的成功在於我沒有轉型,我發揮長板理論。我們在基礎理論、體系架構、共性平臺、標準制定、關鍵技術上很牛,但行業應用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就通過“物聯網×”改造傳統産業,“物聯網×”的核心是共性平臺,我們和行業應用類企業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發展,這樣的成功案例已經太多了,現在已經有數十家公司改造成功,好的公司市場估值一年左右的時間翻好幾十倍。

  物聯網改造幾乎不挑行業,基本沒有行業是不需要物聯網的,它是傳統行業改造轉型的全新之路。

  物聯網金融——金融模式新革命

  物聯網×金融會是什麼?是物聯網金融,一個全新的領域,是我們和平安銀行全球首創的新領域。網際網路金融現在很火很火,網際網路上資訊是人輸進去的,網際網路金融只是實現了資訊流和資金流的二流合一,缺乏對實體企業的有效掌控,網際網路金融和傳統金融一樣是主觀信用體系。物聯網是面向實體世界的,物聯網上的資訊是通過物聯網終端和系統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鏡像反映,是客觀的,物聯網金融是客觀信用體系。物聯網金融才是實現了資金流、資訊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全面降低虛擬經濟的風險,將深刻而深遠地變革銀行、證券、保險、租賃、投資等眾多金融領域的原有模式。

  物聯網金融太大,我們先關注物聯網銀行,聚焦物聯網銀行中的動産金融。動産貸款風險很大,但用物聯網對動産實現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對銀行來説抵押的動産具備了不動産的屬性,風險降低了,從而避免鋼貿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樣,物聯網金融將從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我們和平安銀行的動産金融産品已經正式發佈,並全面推廣。

  還有物聯網保險、物聯網投行、物聯網典當等等,物聯網可以滲透到金融的各個領域,是金融模式的新革命。

  物聯網電商——客觀誠信商業體系的建立

  物聯網×電商,會讓電商模式發生根本的變革。我們最擔心網際網路電商上的假貨,物聯網電商依託物聯網技術,對商品實現全程無遺漏環節的監管,物聯網電商上賣家無假貨,商家無需額外抵押物可線上貸款。也可同時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産能過剩的問題。這也是咱們全球首創的新領域,也已經全面落地。

  物聯網推動工業4.0,超越智慧製造

  物聯網×工業將使工業發生新的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力,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製造業與IT、電子的結合,它帶來了智慧化、自動化、精準製造。工業4.0——是資訊物理系統(就是物聯網)支撐下的工業第四次革命。超越智慧化、超越網際網路的物聯網體系,帶給工業4.0到底是什麼?物聯網推動工業製造是智慧製造嗎?肯定不是,至少應該是超越智慧製造的。物聯網以其社會屬性的架構,關注的是製造環節間的協同,産業鏈間的融合,研、産、融、商深度融合的邊際效應,推動製造業的服務和運營商,這才是工業4.0要做的事情。

  談到“工業4.0”、“製造2025”的時候,如果我們還只是追求智慧製造,那我們就趕不上德國和日本,就始終是跟在人家後面跑,更別提超車了。我們用物聯網推動的工業4.0來超越他們的工業3.0,用製造服務和運營來超越智慧製造,這才是中國要做的事情。

  感知中國夢,用物聯網助推我中華復興之夢

  打造“物聯網×”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眾創空間新模式。對於創業企業、傳統産業用“物聯網×”進行技術改造、模式再造,物聯網金融提供融資,物聯網電商提供市場訂單的服務,與中國科技網合作打造眾創空間的虛擬載體,與地方政府合作提供物理載體,形成全新的眾創空間新模式,我們也已經擁有數十個成功案例了。

  物聯網推動全新的經濟運作新模式,助推大國崛起

  物聯網×産業——對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模式再造,物聯網×金融——物聯網金融對産業鏈的資金支援,物聯網×電商——物聯網電商提供大宗原材料到商品的訂單,三者的融合,讓智慧製造的運營商——産業鏈的運營産生交叉融合,將誕生市場計劃經濟體系,克服産能過剩。物聯網將帶來全新的經濟增長新模式,助推“一帶一路”經濟一體化,促進中國成為全球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整合者,這是中國大國崛起的重要機遇。

  物聯網思維助推中華思維主導世界

  網際網路思維現在被提得非常多。今天我説物聯網思維,如何從網際網路思維推到物聯網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是去中心化的扁平思維,是以人為本的人人生而平等思維,是確定性思維,是邏輯推理思維,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維方式。

  物聯網思維不再是扁平思維,是有組織、有分工、有協同的社會化體系思維,不再是以人為本,而追求的是人與實體世界的和諧共融共存共發展,天地人的合一,物聯網思維是不確定性思維,是中國人的中華思維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説,網際網路是西方思維,物聯網是中華思維,物聯網思維也將推動全球從西方思維為主演變到中華思維為主,物聯網一定是中國人在主導,因為它符合我們中華思維,中國的世紀到來了。

  物聯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螺旋式回歸,是資訊産業第三次産業浪潮、工業第四次革命的核心支撐,它將帶來經濟運作方式的變革。物聯網將推動以西方思維為主的世界到以中華思維主導的地球,這是中國大國崛起的理論依據。

  [根據劉海濤博士于2015年9月11日下午于科技部召開的科技創新大講堂(第六期)演講編輯整理]

  劉海濤博士簡介

  劉海濤博士是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組長;國家感測器網路標準工作組組長;國際物聯網標準化主編輯。同時也是無錫物聯網産業研究院院長、感知科技總裁。

  劉海濤博士于1999年與國際同步獨立開始物聯網相關領域研究,所帶領的“感知中國”團隊的中國專家,主導國際標準組織物聯網標準制定,在物聯網標準化中,主編輯和聯合主編輯席位數居全球首位,牽頭制定國際物聯網架構標準,為中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體系中贏得最高話語權,使我國在物聯網領域國際競爭中站到了歷史高點。同時,作為感知科技總裁,劉海濤博士在物聯網産業創新發展上成績斐然。

  他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09年獲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201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物聯網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新天科技 11.84 10.04%
2 友訊達 39.01 10.01%
3 必創科技 62.79 10.00%
4 潤欣科技 15.21 9.98%
5 航太資訊 27.13 7.2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星宇股份 53.31 -3.28%
2 美的集團 52.84 -3.10%
3 安妮股份 10.33 -2.18%
4 東信和平 8.55 -2.06%
5 中集集團 16.46 -1.6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