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鈴薯嚴防害蟲助增産

  • 發佈時間:2015-09-23 03:32: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螻蛄

  也叫拉拉蛄、土狗子。螻蛄的成蟲(翅已長全的)、若蟲(翅未長全的)都對馬鈴薯形成為害。它用口器和前邊的大爪子(前足)把馬鈴薯的地下莖或根撕成亂絲狀,使地上部萎蔫或死亡,也有時咬食芽塊,使芽子不能生長,造成缺苗。它在土中串掘隧道,使幼根與土壤分離,透風,造成失水,影響苗子生長,甚至死亡。它在秋季咬食塊莖,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易感染腐爛菌造成腐爛。

  螻蛄的成蟲和若蟲,都是在地下隨土溫的變化而上下活動的。越冬時下潛1.2~1.6米築洞休眠。春天,地溫上升,又上到10釐米深的耕作層為害。白天在地下、夜間到地面活動。夏季氣溫高時下到20釐米左右深的地方活動,秋天又上到耕作層為害。一般有機質較多、鹽鹼較輕地裏的螻蛄為害猖獗。螻蛄的活動受氣溫的影響呈現季節性變化,11~12月份為冬季休眠階段,3~4月為春季甦醒階段,4月中旬~6月中旬出窩遷移為害猖獗階段,6月下旬~8月下旬為越夏産卵階段,9月上旬~11月上旬是秋季再為害高峰

  蠐螬

  也叫地蠶,是金龜子的幼蟲。在馬鈴薯田中,它主要為害地下嫩根、地下莖和塊莖,進行咬食和鑽蛀,斷口整齊,使地上莖營養、水分供應不上而枯死。塊莖被鑽蛀後,導致品質喪失或引起腐爛。成蟲(金龜子)還會飛到植株上,咬食葉片。蠐螬及其成蟲都能越冬,在土中上下垂直活動。成蟲在地下40釐米以下、幼蟲在地下90釐米以下越冬,春季再上升到10釐米左右深的耕作層。它喜歡有機質,喜歡在騾馬糞中生活。成蟲夜間活動,白天潛藏于土中。幼蟲有3對胸足,體肥胖,乳白色,常卷縮成馬蹄形,假死性。

  形態特徵:以大黑鰓金龜子為例。成蟲體長16~22毫米,身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鞘翅長橢圓形,每側有4條明顯的縱隆線。前足脛節外側有3個齒,內側有1個距。老熟幼蟲體長35~45毫米,體乳白色、多皺紋,靜止時彎成“C”型。頭部黃褐色或橙黃色。蛹體長21~23毫米,為裸蛹,頭小、體稍彎曲,由黃白色漸變為橙黃色。

  生活習性:在北方多為兩年1代,以幼蟲和成蟲在55~150釐米無凍土層中越冬。卵期一般10余天,幼蟲期約350天,蛹期約20天,成蟲期近1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越冬成蟲出土盛期,晚上20:00~21:00時為成蟲取食、交配活動盛期。卵多散産在寄主根際周圍鬆軟潮濕的土壤內,以水澆地居多,每次可産卵百粒左右。當年孵出的幼蟲在立秋時進入3齡盛期,土溫適宜時,造成嚴重為害。秋末冬初土溫下降後即停止為害,下移越冬,並在翌年4月中旬形成春季為害高峰,夏季高溫時則下移築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蟲大多在原地越冬。成蟲有假死性、趨光性和喜濕性,並對未腐熟的廄肥有較強的趨性。

  金針蟲

  也叫鐵絲蟲,是叩頭甲的幼蟲。以幼蟲為害,春季鑽蛀芽塊、根和地下莖,稍粗的根或莖雖很少被咬斷,但會使幼苗逐漸萎蔫或枯死。秋季幼蟲鑽入塊莖,在薯肉內形成一個孔道,降低了塊莖的品質,有的還會引起腐爛。

  金針蟲的成蟲和幼蟲,均可鑽入土裏60釐米以下的地方越冬,鑽入時留有蟲洞,春季再由蟲洞上升到耕作層。夏季土溫超過17℃時,它便逐漸下移;秋季地表溫度下降後,又進入耕作層為害。幼蟲初孵化出來時為白色,隨著生長的變化而變色,有光澤,體硬,長2~3釐米,細長。

  地老虎

  也叫土蠶、切根蟲。以幼蟲為害性大。成蟲是一種夜蛾,分小地老虎和黃地老虎等多種。地老虎主要為害馬鈴薯等作物的幼苗,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幼苗咬斷,使整棵苗子死掉,並常把咬斷的苗拖進蟲洞。幼蟲低齡時,也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它也會在地下咬食塊莖,咬出的孔洞比蠐螬咬的小一些。

  地老虎的幼蟲,是黃褐、暗褐或黑褐色的肉蟲,一般長3~5釐米。小地老虎喜歡陰濕環境,田間覆蓋度大、雜草多、土壤濕度大的地方蟲量大;黃地老虎喜歡乾旱環境,對濕度要求不高,夏季怕熱。它們的成蟲都有趨旋光性和趨糖蜜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