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電影=中國電影崛起靈藥?

  • 發佈時間:2015-09-22 08:31:14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9月21日電 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網際網路和電影碰撞後産生的可能,這是記者採訪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的真切感受。不論是講演還是討論,不論是商業接洽還是同行交流,不帶上幾個網際網路概念,會顯得“不入流”。

  網際網路正在深刻影響電影工業的所有環節。從創作到拍攝,從籌資到發行,無孔不入。“網路公司拍電影,電影公司建網站,電影從大螢幕走向多螢幕,全面融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俞劍紅説。

  網際網路給電影帶來的一些改變甚至變得不可思議,讓人驚掉下巴。

  有些電影還未上映,就已通過網路預售票取得巨大票房。原來為投資發愁的製片人,一個眾籌項目就能拿到上百萬元的投資。利用大數據對電影票房的分析,前期宣傳更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這就是網際網路的魔力。“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創作者通過微電影、網路劇聲名鵲起。”上海交大科技影像創作中心主任李亦中説。數字化拉低了電影的準入門檻,越來越多人參與到電影創作中,人才儲備正在形成,“就像足球大國巴西,幾乎每個人都在踢球,球星頻出也就不足為奇”。

  “《煎餅俠》就是一個從網際網路到大電影的最好例子。”曾拍攝《大笑江湖》等電影的導演朱延平感到欣喜,“網際網路和電影是一個很棒的連結,能為大電影儲備大批人才。”

  “一部電影的收入,三分之一裝在出品方口袋,這三分之一里面的三分之一又是來自網際網路的版權收入。”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向華説,電影的網際網路版權收入每年成倍增長,未來幾年可能會與院線收入持平。

  言必稱網際網路,這也引發許多業內人士的擔憂,賺快錢的衝動、重行銷輕內容、用炒作博取眼球。“網際網路並非萬能。”資深發行人劉嘉説。

  “我們的電影産業基礎薄弱,頭重腳輕,根底淺。”在劉嘉看來,過度迷信大數據和網際網路讓許多電影人不再將重心放在好故事和好內容上,“如果無序發展,大數據就會變成大忽悠”。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走在電影工業化的關口,網際網路只是工具,並非電影工業的最重要環節。一邊是市場火爆,另一邊是大量製片企業入不敷出,中國電影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待解。

  “比如最近大熱的《小黃人大眼萌》,是從《神偷奶爸》衍生出來的動畫片,這種發展單靠網際網路行銷難以做到。”劉嘉説,最需要提高的還是電影內容和創業的硬實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