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人的歸來 一座城的涅槃

  • 發佈時間:2015-09-22 06:29:51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返鄉創業者增資30倍,産業園區從無到有,“煤都”轉型“電子城

  編者按

  有一些先行者,已經選擇回到家鄉開始創業。他們面臨開始新生活、開創新事業的雙重挑戰,過程有笑有淚;與當地政府、産業園區從磨合到融合,途中有苦有甜。記錄下他們的故事,那些看似平淡的創業歷程,卻是對後來者來説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如果能對返鄉創業的觀望者們有一些啟示和帶動,則是“秘笈”最大的功用。

  □龍俊帆 本報記者 李欣憶 王詩俠

  這是一個從600萬元到1.8億元的故事,是一個從0到42的奇跡。

  1993年,18歲的李雙林到東莞一家電子企業打工。16年後,他回到故鄉廣安華鎣市,創建了當地第一家電子企業。返鄉創業6年來,他兩次增資,從最初投資600萬元,後來增資到3600萬元,目前總投資1.8億元。華鎣市的電子資訊産業園區,從李雙林開始,目前已有42家企業入駐,其中1/3多是返鄉創業企業。抓住返鄉創業的契機,華鎣電子資訊産業像變魔術一樣從無到有、由小變大,是一個奇跡。

  返鄉創業者、産業園區、地方實現三贏。這是如何做到的?

  創業者怎麼做?

  變身“招商代言人”,拉客戶入駐集聚發展

  9月6日,站在園區寬闊的水泥路上,面對“回家打工好,照顧老和小”的標語,李雙林感慨萬千。

  2004年,李雙林和另兩名股東一起投資創立了東莞領祥電子有限公司,隨後幾年又在廣西、江蘇等地擴建了三個工廠。2008年前後,由於人力成本高企和金融危機影響,他們萌生了內遷的想法。

  2009年5月,李雙林和幾名股東回華鎣老家,聽説家鄉被國務院列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城市,正由煤礦、水泥等傳統“黑白”産業向新興産業轉型,國家將在多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雖然當時也在河南等地考察,但最終選擇了華鎣。”

  10月,華鎣市第一家電子企業領創電子有限公司成立,主打低頻變壓器生産。開始,李雙林也有擔憂:園區定位還不明確,建材、食品、機械加工廠紛紛成立,電子企業以後不受重視怎麼辦?

  2012年,華鎣市明確電子資訊為主導産業,給李雙林吃下了“定心丸”。

  但頭大的問題還在物流:當時園區沒有物流企業入駐,沿海的物料發過來至少要五六天,物流成本非常高。

  李雙林的角色慢慢發生了轉換,逐漸成為“招商代言人”。産業園區、地方政府帶領客商來考察,千言萬語都比不過他現身説法。“最多的時候一週有5天時間都在接待各種參觀考察。”他還跟隨當地政府,前往廣東招商引資。在他的牽線搭橋下,有5家領創的客戶和供應商入駐了園區。“園區現在有了集聚效應,形成上下游完整的産業鏈,德邦等物流企業也紛紛入駐。”

  領創電子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目前與富士康、惠普、三星等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生産的高頻變壓器遠銷日本、南韓等地,現有員工3000余人,年産值達2.5億元。

  園區怎麼做?

  招回來還要留得住,提供一對一“保姆式”服務

  李雙林剛回來那會兒,最擔心的是當地的辦事效率,“估計比沿海差很多。”

  兩件事情讓他觀念轉變:一是落戶神速,2009年5月和地方政府接洽,8月簽訂協議,9月入駐,10月投産;二是手續辦理神速,用地、水、電、氣等各種手續,哪卡脖子了,園區管委會出面協調,甚至代跑,華鎣市工業發展區管委會副主任唐揚友把這稱為“保姆式”服務。

  電子資訊産業園區42家企業,有18家是返鄉創業者創立的。但是招回來只是第一步,留得住,發展得好,才能形成持續動力。因此,園區建立“一對一”聯繫企業制度,對項目引進、建設、投産實現“一條龍”服務,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

  在領創電子廠區對面,有一棟約20層高的宿舍,是園區建設的公租房,為了留住人才專門打造的,一套房每月租金僅90元,優秀員工(去年評了200名)和在園區工作滿三年的夫妻員工可以免費入住。目前園區有公租房520套,已投用370多套。

  政府怎麼做?

  招商瞄準外出務工者,在發達地區設辦事處

  華鎣曾經以“一黑二白(煤炭和水泥、石灰)”為支柱産業。2009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市,實現産業轉型升級、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迫在眉睫。“著力點是招商引資。聚資金、招人才、壯實力,借此全盤皆活。”華鎣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華鎣市將招商引資列為各級、各部門的“一把手工程”來抓,市主要領導每月用1/3的時間招商,成立了工業、農業、旅遊、城建、商貿物流5個産業招商組。

  華鎣有10萬人外出務工,吸引他們回鄉創業,是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華鎣在廣東、重慶等地設立辦事處,專門負責招商。

  目前,華鎣已吸引返鄉創業企業家26人,吸納回鄉就業2300余人。42家電子企業入駐,華鎣已經實現由“煤都”到“電子城”的涅槃。下一個目標,是2017年底將華鎣工業新城建成川東北地區最大的電子資訊産業園,電子資訊産業産值將達280億元。

  華鎣市支援返鄉創業相關政策點擊

  資金

  2014年出臺《電子資訊産業促進辦法》,幫助國雅電子、領創電子等企業爭取項目資金近5000萬元;財政建立電子資訊企業發展基金,每年不少於4000萬元,用於電子企業發展。

  用工

  2014年出臺《園區用工促進辦法》,每年用於企業用工補助獎勵500萬元,將園區企業招工納入鄉鎮(街道)績效考核,2014年為園區輸送員工3000余人。

  土地

  強化項目履約監管,對圈而不建、建而不産的項目堅決予以清退,2014年收回閒置荒廢土地100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