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十三五”重塑發展戰略 定適度增速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9-22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孫韶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日前採訪多位業內權威專家獲悉,面對“十二五”以來外部與國內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十三五”期間將重塑大國外貿發展戰略,定下適度增速目標的同時,將産業升級與外貿結構調整更加緊密地結合,以提升外貿價值鏈為重點,推動對外貿易邁向中高端水準。

  今年以來,外貿形勢嚴峻超預期,前八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5.6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7%,距離全年增長6%的目標相去甚遠。而在“十二五”規劃前四年,我國進出口年均增速回落至10%以下,並未達到“十二五”的既定目標。可以説,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有五年規劃時期所未見的。

  在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霍建國看來,“十二五”時期外貿年均增長速度大幅回落,是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速變擋、中國經濟也在變擋的客觀反映。由於發展方式轉變和發展戰略調整,也由於基數已經十分巨大,“十三五”時期應該確定科學適度的預期增長目標。“大致與GDP增長同步,略高於GDP增速的水準是比較合適的。”他説。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外貿年均增速將與“十二五”持平,略高於全球貿易增速。到2020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6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將超過1萬億美元,貨物出口占全球出口市場比重將上升到14%左右。

  “中國外貿30多年來的高增長是在世界經濟長週期繁榮、全球化加速發展帶動國際産業轉移、美國資訊技術革命和金融創新助推世界經濟增長和中國的低成本要素等背景之下形成的。”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指出,但是目前,上述這些因素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外貿持續高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不僅是增速的問題,新形勢下,外貿怎樣發展才能適應和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這將是“十三五”期間需要重點解答的問題。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宋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外貿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規模上看我國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增速開始大幅回落。在貿易結構上,我國許多産品和産業的進口替代尚未完成,距離在國際上佔據相應的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長期發展來看,中國外貿發展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是在原有分工水準上市場份額已經觸及天花板。在中低端工業品製成市場上,中國已經佔有50%甚至更高的市場份額,又遇到越來越多後起的發展中國家競爭,在原有産業水準上的市場規模擴張空間已經很小。此外,傳統人口紅利和低要素成本優勢逐步喪失。沿海地區部分勞動力開始向內地回流,中低端加工貿易將持續向外轉移。我國還面臨各類貿易夥伴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

  同時也要看到,新形勢下中國外貿發展仍面臨幾項主要機遇,包括:新一輪工業革命和創新浪潮正在形成;中國具有大國規模經濟和巨大的市場擴張潛能;國內正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專家指出,基於近年來國際國內形勢已經發生深刻變化,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外貿必須調整新的發展戰略。

  宋泓表示,“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是我國商務發展的大發展、大轉折階段。“十三五”時期的基本商務發展思路應該是巧用我們的優勢和條件,更加主動地構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求的國際商務格局。

  他指出,從國內來看,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結構大調整階段:一是基於廉價生産要素,尤其廉價勞動力之上創建的出口導向發展模式不能再持續推進,並開始大調整。二是整個國家從引進、模倣技術階段向自主創新驅動階段升級。進入“十三五”之後,我國勞動密集型低端産業的國際轉移壓力會越來越大。

  “十三五”時期的外貿戰略也是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進程緊密相連的,在宋泓看來,應該有兩個關鍵任務。一是加快培育新競爭優勢,加強對外經濟貿易政策與中國製造2025、戰略性新興産業政策等的配合,以提升外貿價值鏈為重點,實施促進産業升級的外貿政策。二是將産業對外轉移與“一帶一路”等戰略結合,通過“走出去”的聯動,逐漸形成以中國企業為主導的區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生産網路和全球價值鏈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