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一代運載火箭誕生記

  • 發佈時間:2015-09-22 02:32:0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20日,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首飛箭——長征六號成功發射,將20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自2009年批復立項至今,長征六號動載火箭歷時6年多的研製攻關,記錄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從無到有、不斷跨越的艱辛歷程。

  從零開始繪藍圖

  自1970年長征一號發射成功以來,我國先後成功研製了15個型號的運載火箭,組成了相對完備的現役運載火箭型譜,具備完整的獨立進入空間能力。上世紀90年代,航太強國開始了新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提高可靠性、降低發射成本、提升運載能力成為新型火箭的發展趨勢。我國也提出了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想。

  2008年7月,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明確,由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組織開展長征六號新型液體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從事全新型號的研製是研製團隊夢寐以求的事,但緊隨而來的是前行路上的重重困難——全新動力系統、更高安全可靠性要求、低成本發射控制要求、短週期發射要求……新一代火箭與現役長征系列火箭有著巨大差異。在沒有成熟經驗參考的情況下,創新成為唯一齣路。

  發動機自生增壓系統、燃氣滾控、“三平”測發、複合材料夾層共底貯箱、新型電氣系統……一個個大膽的設想,在一次次通宵達旦的討論中被提出。

  經過反覆研討論證,研製團隊僅用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火箭優化方案,解決了運載能力、測發流程、整體起豎可行性、火箭可控性、新型結構方案等難題,總體技術指標滿足立項要求。

  創新採用氧箱自生增壓方案

  參照國際運載火箭發展方向,長征六號主要動力選用了新研製的高比衝、大推力、無毒無污染液氧煤油發動機。為保證火箭的運載能力和可靠性,優化總體構型,儘量簡化系統就成為研製團隊考慮的首要問題。

  綜合各種因素,設計師們提出在發動機增壓輸送系統中,採用含有一定雜質的氧箱自生增壓技術,實現發動機氧箱的內部增壓。此方案一經提出,面臨著各方的壓力。

  有專家建議採用氦氣加溫增壓方案,但研製團隊則堅持採用更具創新性、技術性和經濟性的自生增壓方案。相較而言,自生增壓方案可取消一整套氦氣增壓系統,優化火箭總裝方案,同時有效提升火箭運載能力。但自生增壓氣體中含有微量雜質氣體,可能對閥門和發動機造成影響,當時世界上尚無可借鑒的成功案例,使得自生增壓方案面臨重重困難。

  面對困難和質疑,研製團隊沒有動搖,迅速組織隊伍開展自生增壓技術攻關,詳細分析雜質氣體對增壓輸送系統的影響,開展消除措施的有效性驗證。根據發動機試車數據及總體參數,他們進行了自增壓方案論證、增壓計算、對比分析,最終確定了設計方案。

  2012年11月,長征六號火箭迎來研製歷程中最關鍵的考驗——一子級熱試車。這不僅要考核火箭的增壓輸送系統和發動機,還包括控制系統、測量系統和附加系統,對火箭研製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和蒸騰的烈焰,170秒試車過程中增壓輸送系統增壓正常、控制系統按預定程式發出控制指令、伺服機構雙向擺動順利完成、燃氣滾控按預定程式完成多次打開關閉,首次熱試車圓滿成功。

  接下來,2013年4月,二子級熱試車試驗成功;2013年7月,三子級熱試車試驗成功。三次熱試車的圓滿完成,充分驗證了自增壓技術的可行性,為長征六號首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拉開新一代運載火箭騰飛序幕

  2013年9月,長征六號火箭正式轉入試樣研製階段。同時研製團隊進駐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開展整箭發射場合練,為最後的發射做準備。

  這是長征六號在基地的首次亮相,新型號、新工位、新設備、新隊伍、新流程、新狀態、新技術……一切都是從頭開始,有待仔細磨合。

  推進劑加注是發射場合練試驗中的重要考核項目之一。雖然基地在常規推進劑加注方面已經有成熟經驗,但液氧煤油加注系統卻是首次與運載火箭見面,每一個過程都要小心翼翼,需經過再三論證。2013年12月,合練任務圓滿完成,為長征六號的發射積累了一整套完備的數據和流程。

  2015年7月,長征六號Y1箭産品正式出廠;9月20日,火箭發射圓滿成功。長征六號採用了與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基本相同的動力系統和電氣系統,其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運載火箭現代化、推進劑無毒化方向邁出了堅實一步,並將推動多星發射裝置系列化、標準化的發展,也拉開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騰飛的序幕。(科技日報北京9月2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