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隴原上的生態衛士

  • 發佈時間:2015-09-20 06:27: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武警甘肅省森林總隊張掖支隊甘州大隊大隊長馬趙飛,名如其人,就像一隻翱翔在林海上空的雄鷹。

  17年軍旅生涯,近百場滅火戰鬥,3枚二等功獎章,使他從武警森林部隊官兵中脫穎而出,摘得第十八屆“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桂冠。“鋼槍,滅火槍,扛在軍人肩上就是神聖的擔當。林場,火場,同樣是戰場。在紅色與綠色的生命交響中,他撥動的總是最熱烈的旋律,唱響的總是氣壯山河的讚歌。”這是評委會對他的讚譽。

  大小百餘場滅火作戰,馬趙飛至今難忘的是2006年6月,黑龍江嘎拉山發生的那場森林大火。時任黑河森林支隊特種大隊排長的馬趙飛,奉命帶領第一梯隊18人第一時間趕赴火場。山高坡陡,徒步行軍9小時趕到作戰區域,累了一個通宵,顧不上喘口氣,就立即投入滅火作戰。餓了啃口大餅,渴了喝口涼水,撲上去就是26個日夜,終於降服了火魔。下山的時候,他和戰友們已是“面目全非”。

  2008年,武警甘肅省森林總隊組建,馬趙飛奉命從東北來到西北,成為隴原上的生態衛士。

  2011年6月7日,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突發火災,近千畝林地遭受烈火侵襲。時任蘭州森林大隊一中隊長的馬趙飛帶領戰士奔赴火場。由於地勢陡峭,水源缺乏,山下的水無法送上山,馬趙飛憑藉多年滅火經驗,將5個泵串聯在一起,發明瞭臺階式蓄水、接力送水的新型滅火戰法。經過8個晝夜的連續奮戰,大火終於被撲滅。“這次可是創造了西北地區完全依靠人力,在較短時間撲救複雜地形森林火災的成功戰例。”提起這次滅火戰鬥,馬趙飛顯得很自豪:“山有多高,我就能把水引多高!”

  武警森林部隊,既是防火滅火的主力軍,也是搶險救災的突擊隊。2010年8月8日淩晨,一場罕見的特大山洪泥石流襲擊了舟曲縣城,馬趙飛帶領中隊30名官兵聞令而動趕赴災區,展開了為期26天的生死大救援。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12次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隻身搜救被困群眾。8月9日營救關家村一對被困家中的母子時,房子的一角已被沖毀,水流湍急,母親和孩子命懸一線。他帶領戰士捆紮木筏,率先登上木筏前往救援,將母子成功救出。

  在一中隊榮譽室裏,陳列著很多錦旗和感謝信,其中一封大紅紙的感謝信,令馬趙飛十分動容。那是舟曲救災的8月11日,在三眼峪月圓村清理民房淤泥,尋找遇難群眾遺體時,他接到前指通知:災區有強降雨,三眼峪可能再次發生泥石流,部隊立即轉移到新的集結區域進行搜救。看著周圍傷心欲絕的群眾,馬趙飛一邊集結部隊,一邊請示上級,留下來幫助繼續搜尋。他帶領幾名戰士,在電閃雷鳴中連續戰鬥4個多小時,在3米多深的淤泥中,終於發現了遇難夫婦的遺體。他帶頭跳入坑內,用雙手將遺體抬出來。事後,遇難者家屬為表示謝意,專程送來了這封感謝信。

  西北地區生態脆弱,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任務十分艱巨。剛剛擔任大隊長的馬趙飛説,他將堅守在構築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的最前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