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自然資本:從理念到實踐如何跨越?

  • 發佈時間:2015-09-20 02: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決策視野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自然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水資源短缺、生産性土地資源減少、水土資源和大氣環境污染等已經成為限制經濟社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保障自然資本的穩定和可持續利用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自然資本是指人類自然棲息地及生態資源,包括地球上的土壤、空氣、水、植物和動物等自然資産以及伴生的環境生態系統,其提供的産品和服務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自然資源及其賦存的環境生態系統具有消耗性、稀缺性和脆弱性等特點,而人類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持續消耗自然資源、侵佔自然生態系統,二者之間矛盾日益凸顯。

  傳統解決方法是由政府主導,劃定出特定的保護區,然後財政收入中撥付部分款項來維持保護區的正常運轉。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可能有不錯的效果,但未能發揮其他利益攸關方的作用,不具有可持續性。一方面政府需確保有持續的財政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其他利益群體可能扮演破壞者的角色,如違法砍伐、放牧或排污等,以至於出現邊保護、邊破壞的惡性迴圈。

  為解決傳統方法中的弊端,美國、澳大利亞和南美一些國家探索出了一套由政府、企業和普通公民等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的自然資源可持續保護和管理方法。例如美國科羅拉多流域和澳大利亞墨累—達令河流域的水權交易系統。系統中,河流下游的政府環保部門和城市水務企業向上游水源地農戶和居民提供水源保護和節水灌溉設施,並從這些用戶中購買節約下來的水權,用於河流湖泊生態流的補給以及供給城市工業和生活用水。南美哥倫比亞共和國考卡山谷的甘蔗種植者們為了保障生産所需的清潔水源,注資成立了水源地保護基金,用於保護上游森林的完整性。而在厄瓜多首都基多,為了保護城市的集水區,當地政府、農業社區、集中用水企業和資源保護組織,共同籌資建立了將近50萬公傾的森林和高山稀疏草場保護區。

  由上述案例可知,當前,以水資源為核心的流域水、森林和草地資源已被視為自然資本並加以投資。近年來,國內針對水資源短缺問題,也正在發展和推廣類似的水資源交易和管理系統,如北京市與密雲水庫上游的生態補償、吐魯番和海河流域農業用水管理系統等。

  目前,投資自然資本在我國已經進入由前沿理念到全面落地實施的階段。然而,要實現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需先解決一系列關鍵問題,如制定用於自然資本核算與比較的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開發通用的自然資本核算軟體工具,建立服務於不同自然資本投資活動的商業模式等。

  自然資本核算與比較的標準,主要包括價值化和非價值化標準兩個方面。前者是指利用影子價格、替代工程或損益分析等方法給出各生態系統及其提供的服務的經濟價值(貨幣化估值)。已有研究人員利用這種方法給出了中國陸地和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經濟價值,但由於缺乏全國範圍內不同區域不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化參考標準,當前的研究成果僅能為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無法應用於自然資本的投資依據。後者則是指採用生態足跡分析和生態承載力估算方法,給出各生態系統中自然資本的盈虧狀態及變化趨勢。

  上述方面的研究方法相對統一和成熟,但計算過程中關鍵性的參考因子多來源於國際公開數據庫,不能客觀反映國內或局部區域的真實情況。因此,在對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價值化之前,亟須解決自然生態系統服務的合理分類、生態系統服務單位價格的量化方法、數據標準化、完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經濟技術方法體系、以及提出符合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要求的數據統計體系要求等基礎問題。

  自然資本核算工具,價值化計算已經有了全球通用的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生態系統服務與權衡綜合價值估算)軟體平臺,它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世界自然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和明尼蘇達大學聯合開發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工具,包括陸地、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大部分服務功能的價值估算模組以及相應的管理決策支援模組。該軟體可以有效的應用於決策分析,通過不同利益相關者( 如政策制定者、團體和保護組織等) 的協商,確定對於各自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並通過利益相關者協商和情景的建立,評價當前和未來情景下生態系統服務的量和價值。目前,國內已應用該軟體開展了一些典型案例研究,未來其能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的關鍵在於完備的、可供軟體調用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基礎數據庫的建立。在非價值化計算方面,雖然生態足跡分析和生態承載力估算已經成了通用方法,但還需開發出相應的軟體工具,包括可直接調用的本地化參數,以滿足不同人群使用的需求。

  鋻於資本高效率和高回報的逐利性特點,在商業模式不清晰的前提下,很難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因此,很有必要根據不同自然資本標的特點,設計和建立相應的商業模式,包括明確利益攸關方和潛在的參與主體、資本進入和收益方式、投資活動組織和管理辦法等。近10多年來,美洲國家在這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實踐工作,如美國舊金山莫羅貝漁業資源保護、艾奧瓦州洪泛區濕地恢復、巴西熱帶雨林禁伐,以及前述的哥倫比亞考卡山谷的水源地保護與管理等。所有這些成功的實踐,均依賴於特定的商業模式。以考卡山谷水源保護為例,利益主體包括甘蔗種植者、加工廠業主、當地居民社區、政府機關、政府成立的山谷發展和自然資源保護公司、環境保護組織,以及來自山谷集水區的民間組織;投資資金來源是由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公私合作夥伴基金(FEMSA)、美洲開發銀行、全球環境基金(GEF)共同籌資成立的水基金,以及水源地影響區域的甘蔗種植者和加工廠業主;水基金作為引導資金,先組織各利益攸關方確定重點保護區範圍,再組織科學家和經濟學家確定保護方案和投資組合,並形成商業計劃書,之後便是投資方注資並參與運作整個項目。

  投資自然資本是在綜合考慮當前我國自然資源承載力、生態環境容量以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下提出的經濟發展方略,其落地實施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不同自然資源資本化管理和保護過程中的差異,又要考慮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和普通公民的角色定位與參與方式,還要明確不同資金組合、協調、進入和退出機制。因此,當前階段政府主管部門及公益組織宜遴選部分重點或敏感地區(如生態保護區、環境重污染區等),發起和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投資機構、企業家和社會團體,通過典型案例的論證與實施,分領域、分步驟地解決前述的自然資本投資活動面臨的關鍵問題,從而為未來自然資本投資新經濟策略的全面實施積累經驗。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興安盟生態文明研究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