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藥治疫 “養”從自然

  • 發佈時間:2015-09-18 01: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話兒説:“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簡單一句話,把養殖業的風險表達底淋漓盡致。但是在青海省貴德縣,就有這麼一個人,他不但要搞養殖,還要搞風險較大的活禽養殖。他不小打小鬧,而是大規模、大批量地進行生態雞養殖。

  輪一牧四,“養”從自然

  “國家倡導發展林下經濟,但是青海和其他地方不同,”青海千姿雪高原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才説,林和禽是一對天生的冤家,雞喜歡刨食,林究竟能不能禁得住被刨?這在別的地區可能不是個問題,但在青海,卻是個大問題。

  “植被恢復能力很差,破壞起來容易,但要想恢復需要相當長時間。即便是在水土相對肥沃的貴德縣,也恢復不易。”劉文才説,“我流轉承包的這塊地是人工種植地,是生態環保林,一旦被破壞,生態雞養殖也就失去了意義。”

  劉文才原本是位房地産公司老闆,但他改變了路數。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生態雞的市場需求量快速提升,他將眼光投向了林下養殖領域——在青海省貴德縣攤開了2800多畝的“大餅”,搞起了高原生態雞養殖。

  剛開始進行林下散養的時候,雞確實將它們刨的本能發揮到了極致,林地植被越來越差,養雞場塵土飛揚,這讓劉文才頭疼不已。用竹子編網、拉網格都沒辦法讓這群愛刨的傢夥足下留情。而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劉文才發現砂石廠的石頭反而能起到作用。

  “置石于地,防雞扒草,維護天然生態。”劉文才特別喜歡這樣總結他的土辦法。把石頭鋪在林地上,林地不僅不會被雞刨,白天長時間的日照,讓石頭有了白天蓄熱晚上散熱的功能,林地有了自然供暖,長勢反而好了。以往被雞刨食乾淨的蟲穴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草地上的蟲子源源不斷供雞食用。劉文才也是將計就計,索性在林地上架起了噴灌,石頭縫裏又種進了苜蓿和沙蔥。根系扎深了,林地綠意盎然,原本流轉的沙地完全沒了沙地樣兒。

  “休養生息,輪一牧四,確保營養天然。”劉文才養雞完全是鐵了心地要道法自然。他劃出800畝地建了31座養殖大棚,分別用網圍欄分隔開來。每個養殖區域又用網格分隔出若干個放養區。這樣,每座棚的雞每天嚴格執行輪牧放養原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劉文才為養雞流轉了2800多畝地,建了雞棚的這800畝林地,植被長勢尤其茂盛。

  打破常規,給雞養生

  劉文才生活中離不開養生,養雞的時候,他也不忘用養生的方法。不管是育雛車間、雞舍大棚,還是分包車間,他都架設了臭氧發生器和負氧離子發生器。

  劉文才之所以要高成本高投入,就是想用自己養生的辦法來養雞。“臭氧能殺菌,負氧離子能凈化空氣,負氧離子還有凈化血管的作用,能排除身體異味,我家就是這樣,所以我就大膽地把這些方法用在養雞上面。”劉文才説。

  現代人生活水準高了,對飲食的健康、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劉文才完全打破常規養殖方式,建了一座600平米的黃粉蟲無菌孵化車間,就為每天給他的生態雞增加輔食,以確保營養跟進。

  “天然眾生,就是尊重事物發展規律,運用自然的東西來發展我的養殖業。”劉文才説。

  中藥補飼,防控疫病

  活禽養殖的風險從來都是一件讓人談之色變的事,各種疾病,包括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禽流感,可能一夜之間就會讓一切化為烏有。劉文才在貴德縣當地流轉了2800畝地,目前存欄數約3萬多只。按照他的計劃,10萬隻的存欄是比較理想的,因為他需要建立一個更替週期。那麼養殖風險怎麼控制?

  “貴德這個地方,日照時間長,氣候乾燥,黃河沿岸的河風四季常刮不息,這個地方其實沒有多少細菌,禽流感在青海少之又少,有了也只是候鳥帶過來一點兒,不會産生太大影響。”劉文才之所以選擇貴德進行林下養殖,有他的一番道理。

  但其實,劉文才不同於別人搞生態雞養殖,對於疫病的控制他依然遵循了自己的原則:不吃西藥、不接種疫苗。通過粉碎黃芪、當歸、大青葉、紅花等多種中藏藥材,以跟輔食相拌的方式進行補飼,養了一年多了,雞場還真沒發生過什麼疫情。

  劉文才養雞跟別人不一樣,在青海省貴德縣,劉文才的雞場已經小有名氣。但這麼高的投入是不是有高産出?事實上,劉文才養的雞並沒有因為高投入而産生高效益。用劉文才的話説,他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轉變生態雞的養殖觀念,先自己投入,再帶著周邊群眾一起搞養殖,靠真正的綠色有機生態雞養殖致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