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借機生蛋,賣蛋還機終得機”

  • 發佈時間:2015-09-17 03:32: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9月7日和8日,國務院辦公廳連發兩份文件《關於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助推融資租賃與金融租賃發展。對於備受農機行業關注的租賃農機可否享受購機補貼問題,文件首次提出,通過租賃方式獲得農機的實際使用者可享受農機購置補貼。此外,這兩份文件還提出,要積極開展面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為主體的融資租賃業務,解決農業大型機械、生産設備、加工設備購置更新資金不足問題等。農機租賃如何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應?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本報記者趙潔

  9月7、8日,國務院辦公廳連發兩份文件《關於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助推融資租賃與金融租賃發展。對於備受農機行業關注的租賃農機可否享受購機補貼問題,文件首次提出,通過租賃方式獲得農機的實際使用者可享受農機購置補貼。

  事實上,2014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國辦文件及農業部、銀監會等部門的相關文件中多次提及發展農機租賃,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到“開展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我國農機租賃迎來一系列重大利好。

  那麼,我國的農機租賃能否解決新型經營主體的融資難題?其市場前景如何?還存在哪些局限?記者採訪多方人士對此進行了探討。

  試點效果

  首付 30%,餘款利息享補貼

  “28台每台售價320萬元的大型採棉機,我們首付30%就開回了家,其餘的錢3年還清就行。這可幫了合作社的大忙,要不我們可拿不出這麼多錢。”9月15日,新疆沙灣縣四道河子鎮康旺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白久輝告訴記者,“有了這批約翰迪爾7660新型採棉機,馬上到來的採棉季我們可要大顯身手了!”

  康旺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業部、中國農業銀行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農機金融租賃試點項目受益者。通過該試點項目購置的農機,只需首付農機全價的30%,餘款由中國農業銀行農銀金融租賃公司付給農機銷售廠家,合作社分3年把這筆款項還給中國農業銀行農銀金融租賃公司即可,3年利息將由農業部的財政項目進行補貼。

  “過去一年只敢想想買一兩台機器,現在居然組成了一個作業服務隊。去年採棉機每畝作業費是160元,我們采收了18.3萬畝。今年截至目前已簽訂采收合同10萬畝,實際采收面積肯定會大幅增長。”白久輝信心滿滿地説,“一台採棉機每年能賺80~100萬元,3年還清買機器的錢不成問題。”

  往年9月中下旬,全國各地的拾花工已蜂擁而至,隨著採棉機數量的快速增長,如今新疆拾花工已減少了許多。據了解,機器採棉比人工採棉每畝可節本增效100多元,採棉機在新疆非常受歡迎。

  為破解農民購機難、貸款難問題,農業部先後分別在新疆和廣西選取棉花採摘機和甘蔗收穫機進行農機金融租賃試點,從農機購置補貼和財政貼息兩個渠道給予大力支援。即在給予購機農戶農機購置補貼的同時,安排專門的農機租賃貼息資金,對農機租賃試點中的利息部分給予財政補助,以進一步降低農戶購機成本。

  業界實踐

  物權加債權破解金融下鄉瓶頸

  隨著我國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作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對大型機械、高性能、複合型機械的需求日益旺盛,可這類機械動輒百萬的價格讓他們中的很多人望而卻步。如果脫離市場單靠政府補貼,很難幫助他們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援,但通過農機金融租賃,他們可以變“買設備”為“先租設備”,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農機租賃在歐美農業發達國家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是農場主購置使用農業生産設備的首選方式。而在我國還主要通過抵押貸款等方式購買農機,給農戶造成較大資金壓力。”農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三農業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金融租賃購買農機,能夠大幅減輕農民一次性投入壓力,促進農業生産機械化和土地規模化經營,進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單位勞動力的産能和效益。”

  農戶只需要支付較少的首付款,就可以獲得農機的使用權,然後再拿使用農機獲得的收入還租賃公司的租金,租金還清後,農機的所有權就是農戶的了。業內人士將這一過程形象地比喻成“借雞生蛋,賣蛋還租,最後得雞”,稱其為農業發展解決了大問題。

  一些骨幹農機企業通過與銀行的合作涉足了農機租賃業務領域。洛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該公司是河南省首家金融租賃公司,成立於2014年底。這家公司的特殊性在於一拖集團是其第二大股東,公司堅持“農機為主,兼顧其他”的發展定位,充分依託洛陽銀行和一拖集團的品牌、客戶、網路和技術優勢發展,農機租賃是其基礎業務。“一拖集團的農機金融租賃業務目前處於起步階段,我們非常看好這一業務的發展前景,待其成熟後將進一步鋪開。”一拖集團市場部部長寇海峰表示。

  部分地區的銀行系統也對近期農機租賃的政策變化做出了快速反應。比如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近日就出臺了加快農機租賃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全省選取四個市場容量較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發展條件比較成熟的領域,開展農機租賃業務試點。重點支援以湛江為代表的甘蔗主要産區的農機租賃,以茂名、梅州等為重點的水稻主要産區的農機租賃,和陽江、佛山等海水、淡水養殖主要産區的農機租賃,以及雲浮、廣州等畜牧業主要産區的農機租賃。該分行將優先發展大中型拖拉機、甘蔗收割機等單臺價值較高、市場需求較大的農機具租賃,還將拓展農業産業化所需的農産品加工成套裝備的租賃,同時探索支援節能環保型農用動力機械、種肥藥精準施用裝備、新型節水裝備等設備的租賃,促進農業由資源消耗型向節約型與可持續發展型轉變。

  專家認為,與農機購置補貼、銀行信貸相比,農機租賃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農機補貼政策從本質上屬於國家農業支援保護政策,是政府行為而非市場行為。金融租賃能夠憑藉租賃物本身的物權,滿足抵押物的要求,通過物權加債權,較好地解決了金融下鄉面臨的瓶頸問題,租賃在農村金融中所佔的比重要遠高於其他金融工具,而農機租賃在農村租賃市場中是最符合租賃業務本質、所佔比重也是最大的。

  完善建議

  風險保障補償機制待建立

  據悉,儘管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機租賃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但已經在近兩年得到了迅猛發展。有業內人士測算,未來幾年我國農機租賃的市場容量將達到百億元級的規模,農機租賃的範圍也將對接農業産業鏈的産前、産中、産後各個環節,農機租賃市場可謂潛力巨大。因此,越來越多的私人金融租賃公司也紛紛投入其中。宜信租賃就是較早進入的之一。

  “農機租賃救了我的急啊!”48歲的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幸福鎮福厚村農民刁建國提起花三萬八千元就開回家的打捆機感慨萬千。老刁家裏種了80多畝玉米,去年11月初,老刁想買臺打捆機把玉米秸稈收集起來賣給養殖場增加些收入。結果一打聽打捆機的價格,12萬!

  “太貴了,當時我就心涼了。”老刁説,“多虧宜信幫忙,我只交了三分之一的錢就買到了。”

  前幾天老刁和宜信的業務員聯繫,他樂呵呵地説:“現在每天太忙了,打捆機買回來就沒閒著,天天有活幹!已經掙了5萬塊錢!”

  早在2012年,宜信租賃就開始了農機租賃業務,截止目前,已經在中國的糧食主産區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山東、河南、河北七個省份,並新增甘肅、四川、陜西等十個省市,為用戶提供了農機租賃服務,機型覆蓋了動力機械、收穫機械、耕整機械、烘乾設備、糧食加工設備等7個大類,基本滿足用戶耕、種、收、儲的全面要求。”宜信融資租賃部副總經理毛芳竹説。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農機租賃業務發展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從政策層面看,融資租賃公司不在農機購置補貼對象範圍內,因此無法在直接購買農機開展租賃業務時享受補貼。其次,進口農機的海關監管政策也對融資租賃公司開展業務有所限制。

  此外,我國農村金融環境相對落後,農民對租賃概念認識模糊,還需要做大量的解釋説明工作;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管理水準普遍不高,尤其在財務管理方面,有的合作社甚至沒有專門的財會人員,財務報表粗糙,難以符合金融機構要求等,這都使得開展農機租賃業務存在一定困難。

  有專家建議國家對金融租賃支援‘三農’發展提供一定形式的風險保障補償機制,以幫助金融租賃公司化解農機具等租賃業務可能産生的租金拖欠等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