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銀行發展初現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9-17 02:32:5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此前一直低調的微眾銀行如今走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先是與招商銀行就身份驗證系統介面出現矛盾,雖然事後雙方發表聲明表示仍將尋求合作,然而招行卡綁定不了微眾銀行的事實仍未改變,隨後,上任不到一年的微眾銀行行長曹彤被曝辭職,不免讓人擔憂,微眾銀行或者是民營銀行到底發生了什麼?

  ■事件

  微眾銀行的不順利

  微眾銀行一直處在輿論的關注當中。作為首批五家民營銀行之一,今年1月18日正式開始試營業的前海微眾銀行開業最早,可謂是中國首家網際網路民營銀行,而其大股東騰訊坐擁史上最龐大的社交網民群體,也給微眾銀行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不過,微眾銀行的發展之路似乎並非順風順水,比起該行8月15日低調上線的首款民營銀行APP“微眾銀行”,近期兩大關於微眾銀行的輿論事件似乎顯得更加高調。9月6日起,招商銀行關閉了微眾銀行通過深圳人民銀行金融結算中心的“核身”(驗證身份系統的介面)介面,直至記者發稿時,招行卡仍然無法與微眾銀行APP綁定;9月10日,微眾銀行上任不到一年的行長曹彤宣佈辭職。

  ■疑問

  1分流銀行存款?

  對於招商銀行關閉微眾銀行通過深圳人民銀行金融結算中心的“核身”介面,雖然雙方在9月9日晚間發佈了一則內容簡單的“和好”聲明,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招商銀行儲蓄卡仍然無法與微眾銀行APP賬戶綁定,並在綁定銀行卡時出現“暫不支援招行卡,建議換其他銀行卡重試”的錯誤提示。

  對於招商銀行關閉微眾銀行核身系統,招行的説法是基於安全考慮,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安全只是一個藉口,微眾銀行對傳統銀行存款帶來的流失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類似此前餘額寶對銀行活期存款的分流。

  2高管水土不服?

  對於曹彤的去職,儘管目前尚沒有當事人本人接受記者採訪或者對事件作出説明,不過京華時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曹彤近幾個月幾乎未出現在公司,另有媒體報道,早在一個多月前,微眾銀行下發的一份內部文件中,本由行長簽字的地方,簽名就變成了微眾銀行監事長李南青。

  對於曹彤的離職,有分析人士認為,是因為傳統銀行人士對網際網路金融水土不服。不過,京華時報記者從廈門金圓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證實,剛剛辭去微眾銀行行長職務的曹彤,將負責組建“廈門國際金融技術有限公司”和“廈門國際金融資産交易中心”兩家新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事實上,曹彤仍然沒有離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因此,也難以推論“水土不服”。

  ■分析

  不能遠端開戶制約業務發展

  事實上,將微眾銀行推向輿論關注點的兩件事情,背後都體現了民營銀行當前發展的困境。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京華時報記者坦言,微眾銀行與招商銀行因為代扣介面出現的矛盾,本質上還是民營銀行業務受限導致的,而這一受限恐怕還要從遠端開戶遲遲無法實現説起。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微眾銀行身為“網際網路銀行”,但無法自己給用戶開戶,而要依靠其他銀行的銀行卡給用戶做身份驗證,給用戶的僅僅是線上的弱電子賬戶。

  事實上,微眾只能靠其他銀行的銀行卡方能導入用戶流量,靠銷售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的理財産品過活;微眾銀行上的理財産品大多是與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的。

  “弱電子賬戶不能存款,微眾銀行當前只能做成了直銷銀行,僅僅支援同名賬戶的轉賬和購買理財産品,APP內買理財的錢都是從銀行流出的,對銀行存款形成了遷移,導致招商銀行以安全為由掐斷代扣介面。”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民營銀行創新應更多被鼓勵

  不能吸收存款只是一個制約,微眾因為缺乏風控能力的積累,在人臉識別遠端開戶未放行的情況下,貸款類業務又沒有辦法大規模開展則被視為是第二個制約。一位民營銀行人士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相比阿裏係的網商銀行,此前已經在小微企業和小額信用貸款上有過嘗試,積累了一定的客戶和風險控制能力,而微眾銀行缺乏這樣的數據累積。即便是在個人信貸方面,由於騰訊積累的數據以社交類數據為主,社交數據直接用於金融類業務仍有風險,因此微粒貸推出後,一直不敢大規模放開。目前只是通過“白名單”機制篩選出所謂最符合“微粒貸”客戶定位用戶。“面對一系列發展困難,滿懷抱負到來的曹彤和其他一大堆從傳統金融機構到來的精英們,辭職也許不難理解。”上述業內人士頗為無奈地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未來監管層在政策和業務上應該更多鼓勵民營銀行創新,比如遠端開戶、網際網路交易或結算。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指出,未來需要給民營銀行更好的發展空間,使其走出一條特殊的、具有市場化背景的發展道路。

  ■名詞解釋

  所謂代扣業務,一般是客戶事先與商戶簽約,授權發起的,除了扣款週期固定外,更重要的是都是小額交易。因為一般情況下,此類業務由商戶發起扣款,發卡行無法通過常規手段核實客戶身份,若支付機構沒有正常和銀行建立有傚法律關係,隨意將代扣介面應用於其他大額交易場景,將對客戶的資金及賬戶資訊安全帶來較大的隱患。

  京華時報記者 馬文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