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企領導人不能只讀成功學

  • 發佈時間:2015-09-16 11:29: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中,民營企業最容易受到大環境的衝擊,絕大部分的民營企業不可能獲得政府的補助兜底,在市場規律中就是隨波逐流,環境好時能賺得缽滿盆溢,環境差時則會出現並産生惡性迴圈的倒閉潮。

  在央行接二連三實施降準和降息的情況下,很多人將目光集中在了股市和樓市身上,因為經濟規律告訴大家降息能夠釋放資金,資金會流入股市和樓市。只不過,央行降準降息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單單為了刺激股市、樓市,而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不見減退的情況下對民營企業採用貨幣政策上的支援。

  融資難問題在經濟下行的當前顯得更為突出,不少因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所釋放出的流動資金在股市和樓市的賺錢效應下,成為了投機資金,真正能夠補充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少之又少。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的生産經營情況已經不如以往景氣,在資金和環境的雙重利空下,民營企業很可能又將面臨新一輪的困境。

  有人跟我説,民營企業發展遇到難題,國家可以用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的“三駕馬車”進行解決。現實的情況下,國內資金投向範圍要麼就是國有重大工程項目,要麼就是技術尚不成熟但不斷被熱炒的技術項目,能夠真正偷到民營企業方向的資金有限;至於擴大外貿出口,我們放眼全球可以發現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下行壓力,他們也迫切希望擴大出口並刺激國內消費,想出口的國家多、要進口的國家少,因此擴大出口在全球經濟低迷時很容易成為偽命題。

  無論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還是處於好的環境中,民營企業不能問“政府要為我做些什麼”,而是要問“我能做些什麼來自救”,畢竟企業是自己的企業,要靠自己來進行管理。由於企業性質、人員組成不同,民營企業相對國有企業而言更具有創新能力,雖然大部分企業會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中“玩兒完”,但人員相對優質、行業朝陽、制度完善、誠實守信的民營企業惡劣環境下,能夠通過創新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

  能夠站穩腳跟的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是善於在不同時期去發掘機遇的企業,這和企業帶頭人、管理團隊以及智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民營企業只有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了解宏觀環境、行業市場,做到知己知彼才能處於不敗地位。大部分的企業不容易做到這一點,很多企業由私人或家族控制,他們容易將自己的成功無限放大,拒絕聽取第三方的意見,而我們常常挂在口上的轉型升級、産品創新到這些企業時就會成為空頭支票。

  由於沒有像國企那般複雜的流程,民營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相互交流實際上更有利於抱團取暖,共渡難關。但由於民營企業領導人的私心更重,大量企業不願意將自己的資源與他人互換,令自己處於閉塞的環境中而喪失市場競爭力,更加不可能在亂世中成長。還有不少創業者本身就缺乏歷練,讀了喬布斯馬雲等人的成功學後,光憑滿腔熱情創立起了公司,結果企業缺少規劃、管理混亂,成為了諸多失敗案例中的一個。民營企業的創業人最好具有較豐富的社會閱歷,知曉為人處世並有號召力,能夠分析清楚未來的形式以及招募優秀的項目團隊,這樣才能抵抗風險,維持企業運作。

  當前環境下,民營企業需要咬牙堅持,更需要向成功的企業學習以熬過此次經濟下行。現在已經談不了什麼理想、什麼政策,而是要腳踏實地去做、去轉型、去融合。

  另外,不得不提,在民營企業因經濟壓力下行而出現破産的情況下,一部分的確是天災,但還有一部分是人禍,畢竟我國經濟並非完全的市場經濟。儘管政府為了扶持民營企業花了不少功夫,但他們也同時是給民營企業施壓的主要推手,其中最大的壓力就是稅費負擔,民營企業即便是在較好的經濟環境中都會承受不小的壓力,更何況是在下行的環境中。

  當然,民營企業當前的壓力遠遠不只是融資難、稅費高、沒市場,政府應該主動幫助這些企業減去一些不必要的負擔,而不是等這些企業走投無路時才來找政府。例如合理緩解民營企業的用地等困境,能夠使實體經濟的基礎更加堅實;制定出更加開放的政策吸引民營企業投資,打破對民營企業資本的投入有一些較高的門檻和看不見的天花板限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