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南破題網際網路+三農

  • 發佈時間:2015-09-16 08:32:12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劉貢

  核心提示

  4月15日,省長劉賜貴到省農業廳調研時提出建設“網際網路小鎮”;5月19日,海口石山鎮率先全省啟動“網際網路農業小鎮”……短短5個月,“網際網路+”已成為海南農村炙手可熱的詞彙。

  “網際網路+”對於海南農村的意義在於,帶領落後農村和傳統農業、傳統農民奔向現代化征程,開啟海南“三農”的革命。或許,以民宿、休閒農業為標誌的民間旅遊,以及注重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海南農村,可以創造出國際旅遊島“藏富於農”新模式。

  新氣象

  海南提出建設“網際網路農業小鎮”

  小鎮爭相“織入”網際網路

  海口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的村民們近來最關心兩大工程,一是村民投工投勞建設的繞村旅遊便道,一是通往火山口公園的縣道路邊在建的施茶村委會行政兼旅遊服務中心。

  繞村旅遊道路能把千百年來閒置的荒山野嶺變為騎行者的觀光樂土,行政服務中心大樓設計則出自名家之手,以當地火山石為原料,樸素但大氣。

  其實,施茶村及石山鎮其他村莊的變化還很多,如美社村建成了海南首個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村級運營服務中心,道堂村三卿村民小組的火山石板烤食農家樂等迅速在網上走紅,遊人絡繹不絕。

  這些村莊的變化契機和助動力來自今年5月19日石山鎮率先全省啟動“網際網路農業小鎮”。

  “石山長期以來沒有找到一條産業出路,所以當地農業始終沒能衝破傳統發展禁錮。”施茶村委會主任洪義乾説,石山鎮守著火山口地址公園和鬱鬱蔥蔥的火山植被,不敢“貿然行事”,直到“網際網路農業小鎮”項目“登場”。

  4月15日,省長劉賜貴到省農業廳調研時提出建設“網際網路小鎮”,一個月後海口石山鎮啟動全省第一個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接下來,6月2日、6月11日、6月24日、6月30日,文昌會文、澄邁福山、瓊海大路、儋州木棠的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建設啟動。7月7日,陵水英州鎮啟動了有南繁育種産業特色的。

  與此同時,海口演豐鎮、甲子鎮因天涯社區和凱迪網路分別落戶被稱為“網際網路産業小鎮”和“貓眼小鎮”,瓊海“網際網路+潭門南海小鎮”則計劃在3年內光纖全鎮覆蓋。

  得益於海南豐富的風情小鎮“功底”,一時間,海南“網際網路小鎮”炙手可熱。

  但,“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是什麼概念?

  省農業廳副廳長王曉橋解釋,以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為總目標,用“網際網路+”的理念、思維和技術貫穿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全産業鏈,發揮産業鏈各環節效應,以鎮為中心,以鎮帶村,村鎮融合,實施“光纖入戶”“優質高效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網際網路休閒農業”和“資訊進村入戶”5大工程,構建網際網路農業小鎮綜合資訊服務體系。

  省農業廳相關人士透露,三亞吉陽區、瓊中灣嶺鎮、屯昌烏坡鎮和白沙細水鄉4個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建設準備工作就緒,也即將啟動。

  據透露,2015年計劃總共完成10個網際網路農業小鎮運營中心,60個村級服務中心示範點。

  按照計劃,2020年將全省60個鄉鎮各建一個網際網路農業小鎮運營中心,1000個村各建設一個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服務中心,以此實現普通農戶不出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出戶,就可享受到便捷、經濟、高效的生産生活資訊服務。

  農民順應

  小生産進入大市場

  農産品走出“深閨”變“新貴”

  稻田、池塘、檳榔樹……“稻花香牛莊”就坐落在瓊海大路鎮亭子坡村田野之上,如詩如畫。那麼,當地農家人挂在嘴邊的“五朵金花”在哪兒?

  原來,“五朵金花”既不是電影,也不是美女,而是大路鎮的5種特色農産品——大路原生米、大路蓮霧、大路珍珠番石榴、大路牛肉、大路粽子。“以前將石榴賣給收購商一塊多錢一斤,現在加入合作社,政府打造精品、網路整合資源,産季每天都有人網上訂購或到府收購,價格也達到了十來塊錢一斤。”大路珍珠番石榴合作社周平説。

  “多果蓮霧農民合作社每天通過網際網路銷往省外的蓮霧達600斤,端午節網上造勢粽子銷量翻了3倍,‘五朵金花’農産品已經走出‘深閨’變成了‘新貴’。”大路鎮鎮委書記王雄介紹,大路的做法是,一方面通過品牌保護、開發、包裝和宣傳推廣,把特色優勢農業不斷做強做精;另一方面通過農産品展銷中心、淘寶電商、微店、超市等,線上線下交易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我們農民不過是順應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大趨勢。”

  千百年來,由於農業生産的分散性和資訊不對稱,農産品滯銷問題時有發生。傳統流通渠道,農産品從産地到市場需經過4—6個環節,也就是經過4—6次加價,於是造成了農民“賣難”、消費者“買貴”的局面。很多時候“收穫季”往往成為農民的“發愁季”。

  “當‘網際網路+’之風吹到海南農村時,許多農民敏銳地嗅到了商機。這個時候政府和企業出手,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開展網路直銷,可以減少流通環節。”大農拍務農平臺發起人歐榮東認為,網際網路對三農最大的幫助在於解決農業“小生産”與“大市場”矛盾。

  “過去我們認為海南農業受地域條件限制,缺乏規模化生産的條件,因此農民手裏有幾畝地,養三五頭豬,利用糞便種一點特色農作物,小打小鬧。現在看來,這樣靠生態迴圈生産出來的農産品反倒更受市場青睞。”海南大學生物學教授、博導黃惜表示,現在網際網路成了解決和提升海南特色農産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黃惜認為,小至一個村或一個鎮,大至一個土壤環境氣候接近的區域,如海南羊山地區,生産的農産品品質接近,當小規模和小單位農民通過合作社聯繫起來,再經過網際網路的統一包裝和放大,可獲得更多的“消費紅利”“市場紅利”。通過網際網路,能使過去“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特色農産品打破區域和時間限制,實現“買全國、賣全國”,甚至“買全球、賣全球”,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海口石山鎮美社村級服務中心掛牌當天,海南石斛健康産業股份有限公司便開始在美社村公共院墻上種植石斛,公司董事長彭貴陽十分看重正與石山網際網路農業小鎮的合作。彭貴陽認為,有了網際網路,年輕人願意回鄉,就能夠打破城鄉資源配置單向流動的困局;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進行生産、管理、銷售、培訓和品牌行銷推廣,又能將鬆散的農村生産組織集約化、品牌化,最終提高農民經濟收入。

  “這才真正叫‘點石成金’。”彭貴陽感慨。

  農業倒逼

  種什麼,先看網際網路上歡迎什麼

  農業生産方式開始轉型

  9月14日一早,美社村村民阿芳便去她家地裏“伺候”黑豆苗。羊山地區黑豆不如內地黑豆個頭大,看上去也不太鮮亮光澤,但營養、富硒,磨成黑豆腐口感尤其佳。自“網際網路+”之風吹進石山,黑豆價格看漲,即便簡單袋裝,三兩重也能賣10元。

  因為“野菜包火山石板燒肉、燒黑豆腐”“野菜涮農家土雞湯”等三卿村農家樂美食網上走紅,三卿村已經大面積種上了野菜。店家根據到訪客人多寡,隨時去地裏採摘。

  “現在種什麼,要看網際網路上歡迎什麼。村民目前關心自己的産品是否通過網際網路賣得出去,下一季種什麼價值更高。有需要才生産。”三卿村村民小組長王傑感覺,網際網路正在倒逼農産品調整、農業生産方式轉型,資源市場配置加快十分明顯。換言之,網際網路為農業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産業體系提供了必要條件。

  “通過網路,農民可以方便地獲得‘三農’政策、農業技術、農資産品、農産品市場、城市用工等各種資訊,並進行雙向交流。”歐榮東説,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為避免“叫好不叫座”的形象工程建設,保障項目長期取得實效,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工作啟動後,海南立即召集省內外有意向、有實力的IT企業,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模式來實施項目。

  歐榮東介紹,由省農業廳資訊中心協調市縣農業局或相關企業,收集當地特色産品,委託産品包裝運營中心進行統一設計。目前,全省已完成97種特色農産品的包裝設計,可以確保每週篩選部分特色産品上線。“海島生活”微信平臺陸續推出這些加工和包裝精美的特色農産品後,短時間內,“拉烏紅糖”“山口青柚”等知名度和品牌價值迅速提高。文昌會文、澄邁福山、瓊海大路等網際網路農業小鎮的産品,具體操作上有的重在對産品本身進行加工,有的重在對包裝環節進行加工。

  短短5個月,“網際網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案例,已經在海南網際網路農業小鎮隨處可見。王曉橋認為,隨著資訊化、集約化、組織化和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消費者也可以實現農副産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甚至可以置身其中,親身體驗種植、採摘的樂趣,農業發展方式將會得到徹底轉變。

  農村新風

  特色文化、生態、民風

  “一村一品”全島開花

  9月12日,又是一個週末,古老的三卿村村口木槿樹下襬開幾張桌椅,一組騎行客人從微信圈慕名而來,正在用火山石板烤五花肉和黑豆腐,香氣四溢。

  涼爽的啤酒下肚後,客人一邊拍照發微信,一邊問王傑:“這火山石燒烤技術不怕被人學了去,你就沒生意了?”

  王傑回答:“不怕,火山石能利用才説明我們石山的價值。再説,農家黑豬肉、野菜,城裏沒有,運過去就不是那個味了。這幾道菜,還非來我這兒吃不可!”

  美社村民小組組長王永仕家開了農家樂,石門柱上貼著二維碼,只需掃一掃就能關注該村公眾號;開業至今,美社農家樂每天少則兩三桌,多則數十桌,興致來了,主人家寬敞的一樓大廳提供免費卡拉OK,農家樂樓上則安排住宿接待;村裏一戶人家庭院三排古樸的火山石平房已經改裝成民宿,遊客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樹葉飄落在石板地的畫面,院落時光靜好;官良村村民陳教章經常在網上曬他加工的火山根包石,他相信等施茶村繞村旅遊便道開通,會有更多人來買這些“藝術品”……

  48歲的洪義乾半個月前設了一個名叫“施茶客棧”的微信群,群員已經超過百人。每天除了向大家通報旅遊便道和村委會兼旅遊服務中心修建進展,還把來村裏參觀的各界人士編成微信連結分享給大家。對於網際網路進村後的發展,洪義乾滿滿都是信心。20公里旅遊便道只是把過去狹窄的機耕路拓寬,卻能復耕3000畝丟荒地,洪義乾的計劃是通過合作社種上有機蔬菜;旅遊便道串起施茶8個自然村,將5個火山口、9個溶洞連起來,村民可以一邊吃農家飯,一邊吃旅遊飯。

  “旅遊便道拓寬徵用了村民的100多畝土地,一分錢不賠,每家每戶還要投工投勞。為什麼?因為一切都為了村民的利益,大家已經被‘網際網路+’擰成了一股繩。”洪義乾説他感覺責任很重,這種責任不僅來自省市區各級政府,更來自3000多施茶百姓。

  海口電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8月底,光纖鋪設已覆蓋石山鎮全部12個村委會,率先在施茶村委會美社村、建新村委會儒洪村、安仁村委會安仁村3個試點村開展光纖入戶工程,目前已完成100%的光纜資源和1個4G基站建設,總端口資源數近900個,集中受理美社村村民寬頻業務120戶、開通80戶。

  美社村的年輕人王孫孟經培訓後成為進駐服務中心的資訊員,服務中心開通了寬頻和免費WIFI,每天都有參觀者和遊客造訪。貨架上擺著海南特色農産品,但王孫孟的主要工作在於溝通村民與電信、金融等部門的業務,向村民傳授網際網路銷售技能等。

  “網際網路農業小鎮,除了服務三農,其平臺和通信技術還能把工業、交通、金融、政務、教育、醫療等各行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石山鎮鎮委書記林少禎説。

  “過去石山鎮經濟發展緩慢,第一産業雖為主導,但農田數量上,農産品産量低,産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正在完善中的石山鎮區旅遊化改造總體策劃方案指出,“應該以旅遊業為主導,三産帶動一産,並依託高新技術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網際網路+’的新型産業發展模式。”

  與瓊海等地已經興起的網際網路民宿不同,石山火山民居大部分還停留在“飽眼福”,卻“不好住”的階段。如何才能更適宜遊客留宿?石山鎮選擇楊歡村一處民居改造試點,對“老房子”進行重新設計裝修,在尊重原有人文和自然條件的基礎下,植入建築節能、綠色環保材料和網際網路元素,全面提升生活居住品質。

  “火山生態觀光、火山風情民俗、火山特色採摘、火山烹飪美食等都還‘養在深閨’,只有等到‘網際網路’時代,才能得到融合發展。”林少禎認為,融合的同時,又要注重特色,突出“一村一品”不同價值。

  “海南本島各地資源豐富且不同,尤其大學生返鄉後,利用祖輩的宅基地、自留地等開展網際網路農業、農村旅遊等項目,‘一村一品’將在全島開花。”王曉橋認為。

  新問題

  新思考

  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 如何協同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只要有網際網路+三農的地方,發展變化可謂日新月異。然而,就此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譬如旅遊開發與生態保護能否協調發展。

  記者在走訪農家樂時發現,餐廚垃圾已經成為農村主要垃圾來源,其中許多為一次性用品,資源浪費嚴重。此外,雖然海口農村垃圾已經得到收集,但農戶過於依賴清潔工人,缺乏主動配合意識。

  海口市環保局有關專家認為,隨著到農村旅遊人數的增長,廚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滌用水和衝廁所用水,經過雨水沖刷,隨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溝渠、水庫等,長此以往將污染地表、土壤和地下水體。

  旅遊是否是生態的殺手?有專家提出,網際網路時代,不要等到破壞了再治理,也不可能指望破壞後不被遊客曬到網上,因此應該積極拿出解決方案。如試點分散式污水處理辦法等。

  土地開發

  如何做到集約利用

  站在馬鞍嶺火山口山頂眺望,北部的海口城區高樓林立,南部的村舍明顯在不斷翻新、擴張。而10年前,農村房屋均不超過兩層,大部分掩映在茂盛的植被裏。

  “一個地方只要一旺,土地就會被逐步開發。石山這麼多年之所以生態保護良好,可以説是以‘不發展’換來的。”海口國土部門有關人士擔憂,如今網際網路推動了地方産業的發展,農民手中的土地如何才能做到集約?

  這位人士進一步認為,細緻的規劃和管理規定,以及村民土地教育等,必須緊跟上。

  金融支援如何更惠農

  在網際網路農業小鎮海口石山鎮美社村服務中心的墻上,張貼著惠農金融服務內容:助農貸款、助農取款、刷卡結算、餘額查詢等。

  長期以來,開設在農村的銀行多以存款為主,金融資源單向從農村流往城市,“只抽血,不輸血”。如今網際網路金融正努力扭轉金融資源從農村流失的局面。

  但是網際網路如何改變銀行“嫌貧愛富”,三農抵押貸款如何破題?海南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借“網際網路+”東風,海南正嘗試將貸款、貼息、保險,以及農業企業資本運作等結合起來。又如通過網際網路眾籌,可將一大批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在城市募集的閒余資金,發放到農村、農業作為主要對象的身上,這樣將形成與傳統金融相反的金融資源流動方向,支援農村建設。而網際網路進入農村,農民的支付結算、資金獲得都比過去方便很多。

  “應該開創更多金融支農惠農産品和渠道,不要錯過了網際網路農業小鎮建設的大好機會。”海南銀行有關負責人認為。

  (本報海口9月15日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