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為啥沒攔住轉基因“偷種”?

  • 發佈時間:2015-09-16 07:31: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李文龍

  因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之眾多公眾人物的關注和討論,讓“轉基因”成為近年來非常火爆的一個名詞。近日,黑龍江綏化地區個別農民違法種植轉基因大豆事件讓“轉基因”再次走到了風口浪尖。農民種植轉基因大豆為什麼會違法?違法種植的轉基因大豆會危害人體健康嗎?我國政府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監管情況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

  ——新聞緣起——

  “轉基因作物違法種植”波瀾再起

  雖然目前沒有實驗能夠證明轉基因大豆有害,但是,國內依舊嚴禁轉基因大豆種植。黑龍江是非轉基因大豆的主要産區,有著世界上最優良的非轉基因大豆,因此黑龍江不僅不允許種植轉基因大豆,甚至不允許轉基因大豆在市面上流通。

  然而,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卻曝出黑龍江綏化地區個別農民違法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目前,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已派出工作組,深入綏化各縣(市)實地核查,並表示,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華鴻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徐建飛曾在國外多地考察轉基因大豆的種植,是國內知名的大豆市場專家。他指出:“如果黑龍江出現轉基因的種植,危害一定非常大。比如,美國目前是中國非轉基因大豆的最大出口國,在美國華人區,食用的豆腐和蛋白都要選擇非轉基因大豆。如果黑龍江大豆遇到轉基因‘污染’,那麼中國大豆將沒有立足之地。”

  ——核心關注——

  轉基因大豆允許加工但不得種植

  違法種植轉基因大豆的首要問題是,這些轉基因大豆的種子來源是什麼?目前官方尚未公佈相關調查結果。黃大昉説,目前國內市場上除非轉基因大豆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獲准從國外進口用於製作食用油、豆粕飼料等的轉基因大豆。如果相關部門調查結果最終顯示,黑龍江綏化地區種植的轉基因大豆的種子的確來自國外進口,那麼公眾不必要擔心這些轉基因大豆會危害人體健康。因為在國外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之前,相關部門已經對其成分進行了嚴格的檢驗檢測,並對其安全性進行了全面評估,只有證明産品完全符合我國安全標準才會發放進口審批證書。所以,即使在該地區採購的大豆中檢測出了轉基因成分,也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此外,中國除批准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目前對於從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只允許進行加工生産而禁止其在國內種植。黃大昉指出,黑龍江綏化地區種植轉基因大豆之所以違法,指的是這種行為違反了當前對進口轉基因大豆“允許加工而不得種植”的規定,並非産品本身安全性有問題。因此,對於違法種植要深入調查,及時處理,但也要防止有人把違法種植和安全性混為一談,借此散佈流言,誤導公眾。

  各種因素造成轉基因生物監管困難

  在關於此次黑龍江違法種植轉基因大豆的相關報道中,轉基因大豆的種子如何流入農民手中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這也讓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監督管理體系受到了質疑。那麼中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督管理的情況究竟如何呢?

  事實上,我國已制定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規體系,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了系統、全面、嚴格、完善的法制化管理,涵蓋了實驗室研究、田間試驗、産品生産、加工和流通各個環節。認定了40多家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督檢驗測試機構,制定了151項轉基因生物安全標準,對轉基因生物進行安全檢測及成分鑒定。

  此外,據黃大昉介紹,我國現行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監督管理包括安全性評估和品種審定兩個步驟,這比國外更加嚴格。在美國,只要通過安全審查,企業就可以大規模種植轉基因作物並進行加工生産。但在中國,在獲取安全證書之後,還需要根據《種子法》通過品種審定之後才能大面積種植,同時還須獲得銷售許可才能進行買賣。

  然而監管政策雖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面臨很多困難。以此次“偷種轉基因大豆事件”為例,與非轉基因大豆相比,轉基因大豆具有産量高、出油率高、種植成本低、便於管理等特點,因此一些農民傾向於種植轉基因大豆。而且由於轉基因大豆價格低於國産非轉基因大豆價格,差價約1000元/噸。因而會出現偷種轉基因大豆和在流通環節中摻入轉基因大豆的現象。國外轉基因大豆進入中國後,不排除有不法分子將轉基因大豆向農民違法銷售。此外,大豆在長期的存儲、運輸和流通過程中,難免會有散落或者流失,這些都給監管造成了很大困難。

  ——專家建言——

  我國監管體制應與時俱進簡化高效

  儘管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督管理非常嚴格,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黃大昉表示,現行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的部分條款過於嚴格和繁瑣,難以操作;主管部門安全審批與品種審定機構之間缺乏協調,工作效率低,這些都不適應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督管理髮展的需要。

  他説,全世界大面積種植和應用轉基因作物已近20年,我國現行轉基因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於15年前,有關規定內容和措施也應該與時俱進,有所變化。對生物技術産品的安全性和監管一直非常重視的美國,近期對其生物技術監督管理體系進行了調整,目的是使管理體制和措施能更快頻率的更新,以適應生物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保持其在世界的競爭力。這對我國優化完善農業轉基因技術及産品監管體系、發展轉基因技術和産業具有重要啟示。

  黃大昉認為,包括轉基因技術在內的生物技術仍在快速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會存在一定風險,從這個角度考慮,要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應當不斷深入研究,繼續加強監管。但是,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要根據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形勢和我國實際情況,不斷適當地調整現行法規中某些過時和阻礙技術創新的規定。唯有如此,才能促進轉基因技術的健康發展,保持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此外,他還建議繼續加強科普宣傳和教育,不斷提升公眾和管理幹部的科技素養。要及時講清事實真相,提高公眾對科學家和政府的信任度。

  ■相關連結

  非轉基因大豆面臨衝擊形勢嚴峻

  我國轉基因大豆進口始於1997年,當年進口大豆288萬噸,2012年進口大豆5838萬噸。到2014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高達7300萬噸,已經佔世界大豆總産量的約20%,與之相比,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産量卻逐年萎縮,從2004年的1805萬噸下降到2014年的1180萬噸,預計2015年我國的非轉基因大豆産量會減少到1100萬噸,目前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程度已超過80%,形勢相當嚴峻。

  國産大豆在轉基因大豆面前節節敗退説到底還是成本問題,以2014年為例,黑龍江本地豆農的目標銷售價格在4600元/噸左右,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分銷價格在4000元/噸左右。如果豆油企業採用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煉油,只在成本上就要承受600元/噸的虧損,豆油企業顯然更樂於選擇進口轉基因大豆。

  為保護豆農利益,維持大豆種植面積,從2008年開始,國家建立了大豆臨時收儲制度,在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價格過低時,中央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按一個最低保護價敞開收購,直到該品種的價格達到最低保護價之上。但從連年降低的大豆種植面積和産量上來看,這項政策並沒有起到治本的作用。以2012年為例,國家制定的收儲價格為4600元/噸,而企業,只有收購價格在4200元/噸以下的原料才能保證開工不會虧損。這導致豆油企業無法從豆農手中買到一粒大豆。即便如此,在化肥、農藥、土地成本年年攀升的背景下,豆農並沒有從中獲得多少利潤。

  在轉基因大豆的衝擊下,非轉基因大豆價格若是上升,豆企受損,下降則無疑豆農受損,我國大豆産業的發展已處於兩難的境地,何去何從值得認真思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