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穩增長投資須確保效益優先

  • 發佈時間:2015-09-16 01:33:5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季度尚未結束,國家發改委批復了19個基建項目,總投資額超過3300億元;其中最近一週批復項目達13個,比七、八兩個月項目總和超出一倍多。今年以來,發改委公佈批復項目總投資額已近萬億元。

  當此之時,發改委推出了八項舉措來助推經濟增長,力度是空前的,其舉措也是值得肯定的。但筆者認為,無論經濟處於何種頹勢,基建投資項目一定要符合客觀經濟發展規律,尤其要與現實需求相一致,並把效益放在優先位置。如果單純為了完成經濟增長目標而不講成本,使投資項目不能發揮應有效益,雖可暫時刺激經濟發展,但從長遠看,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甚至有使經濟陷入更加被動局面之虞。

  一方面,近兩年批復的大型基建項目近百個,總投資額近2萬億元,項目投資資金有一定缺口。這樣的投資必須首先保證有穩定收益,一旦形成“僵屍工程”,不僅財政資金遭受損失,銀行信貸難以收回,也會使民資陷入泥潭。

  另一方面,現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凸顯過剩頹勢。若不進行全面權衡和認真論證分析,再過度投資,更會使一些基建項目難以派上用場,導致閒置率上升,既加大國家、銀行和民資後期其他項目資金投入壓力,還會增加投資項目維護費用。

  再一方面,基建項目投資巨大,回收週期長,把民資引入這些項目後,如果因政策或其他因素影響,無法保證投資效益和投資成本按時收回,則會造成“夾生飯”局面,不僅會讓政府喪失信用和失去投資引導力,最終會使民資對國家開放的投資項目失去信心,影響民資後期參與重大工程建設積極性和主動性,將不利於後期固定資産投資穩定增長。

  顯然,國家批復項目應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長遠目標和經濟增長目標等方面通盤考慮,把握好投資節奏和力度,防止急躁冒進,避免資金浪費和投資項目“過剩”。

  莫開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