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靜寧凝心聚力決戰扶貧攻堅

  • 發佈時間:2015-09-15 12:29:23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惠程華通訊員 李娟淑

  靜寧,曾因乾旱貧窮苦甲天下。如今,貧困,已不再是靜寧的代名詞。那紅彤彤的蘋果,引領著靜寧人大步向小康目標邁進。

  咬定蘋果産業不放鬆

  靜寧縣作為我省18個乾旱縣之一,屬國家和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縣,由於受歷史、區位、資源等因素影響,全縣48.89萬人口中,農業人口達43.32萬,有近13.83萬的貧困人口,貧困面高達30.84%。

  為此,扶貧開發工作一直是靜寧縣亟待解決的社會性重大課題和難題。

  30年來,從“三西”建設到“八七”扶貧攻堅階段,再到“十三五”前夕的精準扶貧,靜寧縣委、縣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啃硬骨頭,打攻堅戰,不僅逐步實現了全縣通路、通電、通水和耕地梯田化、整縣解決溫飽的目標,而且全縣幹部群眾盯準一個目標,把蘋果産業確立為全縣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堅持30多年不動搖,全力推進,有效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提升了貧困群眾致富能力,走出了一條適合靜寧農民的脫貧致富道路。

  30年來,靜寧縣堅持基礎先行、産業突破、整村推進、區域開發“四位一體”發展,全面推行“以點串線、以線連片、整片整區域推進”的扶貧開發模式,充分發揮“黃土高原優生蘋果最佳栽植區域”的自然優勢,利用“三西”建設資金、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和國家支援林果業發展資金,大規模發展蘋果産業,先後建成李店鎮常坪村等165個整村推進項目村,輻射帶動毗鄰159個村“壓糧擴經,建園興果”,形成了甘渭川、雷大梁、李店河流域、葫蘆河流域和平定高速沿線等5個整區域推進産業扶貧示範片帶,推動蘋果産業向西北部貧困鄉村、貧困片帶適生區拓展延伸。

  同時,靜寧縣多措並舉,突出抓好果園精細化管理,全面推廣先進技術,全縣各類認證基地面積達53萬畝,果品商品率、優果率分別達到95%和80%。在蘋果産業大發展的同時,靜寧縣把開拓國內國際市場作為提升産業效益、助農增收的重要手段,積極參加全國果品交易大型節會,成功舉辦了中國蘋果年會暨中國·平涼金果博覽會,註冊認證了“靜寧蘋果”馳名商標和全國出口蘋果品質安全示範區,(轉3版)

  (接1版)進一步提升了靜寧蘋果的知名度。大力扶持發展蘋果電子商務,建成金果博覽城等大型電子交易平臺3處,開通靜寧蘋果網、蘋果採購網等專業網站5家,在用現代資訊化手段構建解決農産品賣難買難問題的同時,進一步加大了靜寧蘋果宣傳力度,成功塑造了靜寧蘋果的品牌形象。

  如今,靜寧蘋果不僅紅遍中國,而且走出國門,走向了歐洲市場。目前,全縣蘋果種植總面積已達101.2萬畝,果品總産值24億元,每人平均果品收入3790元,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78%,有14.5萬人依靠發展蘋果産業實現了穩定脫貧。

  精準發力精準“作戰”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扶貧開發的新部署、新要求,靜寧縣創新思路,堅持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相結合,全面深化扶貧攻堅與雙聯行動,緊緊圍繞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一核心,紮實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大力實施整村推進等各類扶貧項目,精準配置扶貧資源到村到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9月6日,記者在靜寧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指揮部看到,一張張扶貧攻堅作戰圖格外顯眼。這是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村情戶情,以做精蘋果主導産業、培育多元增收産業為支撐,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以提升勞動技能、增強致富本領為保障,在精準制定縣、鄉、村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小康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的基礎上,製作的全縣貧困村分佈圖、産業發展規劃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圖及年度脫貧時序圖等16張扶貧攻堅規劃圖。

  與這些作戰圖相呼應的是“一把手”工程示意圖,即由縣委書記任總指揮,在24個鄉鎮成立由黨委書記任站長的扶貧工作站,在150個貧困村設立了扶貧工作室,又從省市縣選派了150名雙聯幹部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進村入社開展幫扶工作,形成縣、鄉、村三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合力。

  馬建峰是平涼市統計局下派的一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當他第一次走進靜寧縣深溝鄉深溝村時,村黨支部書記楊麥良説:“我們這裡窮出名了,你待幾天就回去吧。”

  然而,馬建峰沒有走。為了摸清貧困戶底子,他和隊員們一起深入農戶,按照“一看二問三算賬”的方式,測算每人平均純收入,按收入由高到低進行排序,確定貧困戶。確定初選貧困戶名單後,村民小組和村民代表分別審核公示,然後上報鄉政府審核公示,最後再上報縣扶貧辦審核公告。

  就是這樣,靜寧縣堅持縣、鄉、村三級聯動,對全縣333個行政村9.62萬戶農戶採取戶戶見面、戶戶到府的辦法,逐戶進行調查摸底,填寫問卷和表冊,共識別出貧困村150個、貧困戶3.53萬戶、貧困人口16.09萬人。

  在此基礎上,靜寧縣不斷創新扶貧理念,從最難啃的“硬骨頭”啃起,瞄準全縣28個每人平均年收入在貧困線以下、交通、産業、基礎設施最為落後的深度貧困村,走示範推廣基礎先行、産業突破、整村推進、區域開發“四位一體”的發展路子,不斷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創出了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區域連片扶貧開發等一批先進典型。至2014年底,全縣累計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65個,有效解決了19.72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和增收問題,全縣由大面積絕對貧困縮減為區域性相對貧困。

  扶貧攻堅資金先行

  9月6日,記者在靜寧縣雙峴鄉政府便民服務大廳裏看到,很多群眾正在等待領取精準扶貧專項貸款。

  雙峴鄉村民蘇轉軍告訴記者:“這次我不光能享受扶貧貸款政策,而且也是今年危舊房改造對象。”説起精準扶貧給他家帶來的好處,蘇轉軍眉目間寫滿了笑意。

  為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解決貧困戶貸款難題,為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注入活力,靜寧縣全面啟動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目前,全縣已累計發放第一批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4952億元,24個鄉鎮的3255戶貧困戶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同時,靜寧縣按照全省以建檔立卡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全覆蓋的要求,以全縣實施的28個精準扶貧示範村項目為核心,堅持“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集中投入”的原則,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産業培育聚焦教育民生、易地扶貧搬遷、金融資金支撐、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六大突破”建設任務,將項目資金傾斜安排、打捆使用。目前,全縣共投入各類扶貧項目資金7.2億元,把扶貧資源精準配置到貧困村和貧困戶,扶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自2006年被列為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縣以來,靜寧縣先後在21個鄉(鎮)73個貧困村開展試點工作。靜寧縣始終堅持以貧困戶為對象,以優勢産業開發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積極引導群眾參與,不斷擴大資金規模,逐步探索和完善管理機制,推動了貧困村互助資金健康規範、安全有序運作,有效解決了項目村群眾發展生産資金短缺的難題,走出了一條“資金投向明確、運作方便快捷、産業支撐有力、民管民用民受益、持續滾動發展”的村級互助資金運作新路子。

  一系列符合靜寧實際的扶貧攻堅措施,讓靜寧縣的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基礎設施建設戰役中,實施了梯田建設、集雨節灌、村內移民、“五改三建”工程、道路建設;在産業增收戰役中,打破傳統農業束縛,果樹經濟林、瓜果、中藥材、馬鈴薯以及養殖産業,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在科技扶貧戰役中,新品種引進推廣、科技培訓和勞務技能培訓、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讓一批新型農民成為扶貧攻堅戰的新生力量……

  30年的扶貧發展之路,讓靜寧的農民富了,村莊美了,經濟強了。然而,靜寧人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決心依然堅定,扶貧攻堅的腳步沒有停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