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美國捕風捉影 致華裔公民無辜受累

  • 發佈時間:2015-09-15 07:53: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信蓮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11日,美國司法部因弄錯了核心證據撤銷了對美國天普大學原物理系主任、世界知名超導專家郗小星的間諜指控。事實上,郗小星並不是第一個被冤為“中國間諜”的美國華裔專家,就在幾個月前,俄亥俄州一名華裔女水文學家也經歷過與郗小星類似的遭遇。美國《紐約時報》認為,華裔專家頻頻蒙冤,可能與美國政府最近幾年推行的嚴防中國技術間諜舉措有關。在過去幾年中,美國政府多次宣稱,來自中國的駭客和被中國收買的美國國內人員從美國竊取了大量機密技術,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為此,奧巴馬加大了對諜報活動的調查和起訴力度。在此背景下,許多美國華裔公民因華人身份而受到無辜牽連。

  今年春天,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特工突襲搜查了郗小星位於費城郊區的住宅並將他帶走。美國司法部隨後起訴稱郗小星違背保密協議,向中國提供一種叫“袋形加熱器”設備的設計圖,該設備用於超導體研究。

  但幾個月後,獨立專家發現,司法部這起案件的核心證據有問題:那些設計圖不是“袋形加熱器”。郗小星向中國科學家提供的設計圖只是正常的學術交流。11日下午,在多名知名科學家——其中包括“袋形加熱器”的一位發明人——做出相應證明後,司法部撤銷了針對郗小星的所有指控。

  《紐約時報》稱,撤銷指控“令人尷尬”,但這一案件已對郗小星的職業生涯和名譽造成了嚴重傷害。郗小星重獲自由身後説:“我沒指望他們能懂我做的所有事情,但他們不諮詢專家就指控我?讓我的家人飽受煎熬?損壞我的名譽?他們不該這麼做。這不是開玩笑,不是兒戲。”

  在過去幾年中,美國政府官員多次宣稱,中國駭客和被收買的內部人士正在盜取美國的商業秘密及其他機密資訊。2013年,奧巴馬總統宣佈實行新的反擊策略。主要舉措就是加大調查及起訴力度,司法部根據《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提出的訴訟數量比一年前增加了逾30%。在2014年的前九個月又增加了33%。公開文件顯示,尤其是在2013年以來提出的經濟間諜起訴中,有超過一半的案件都與中國有關。

  《紐約時報》指出,郗小星一案使人們懷疑,司法部在急匆匆地尋找中國間諜時,是否導致了有中國血統的無辜美國公民被冤枉。

  事實上,就在郗小星的案件爆出幾個月之前,俄亥俄州的一起類似案件已被撤訴。

  2014年10月,供職于美國國家氣象局的華裔水文學家陳霞芬 (Sherry Chen)在上班時,被六名聯邦調查局(FBI)特工逮捕。而後被送往約64公里以外的一家聯邦法院,她被指控為中國收集機密情報。

  陳霞芬的生活從此天翻地覆。她被停薪停職,在中國的家人需要湊錢支付辯護費用。今年3月,也就是在她本該接受審判的一週之前,檢方在沒有給出理由的情況下,撤消了所有針對陳霞芬的指控。美國媒體分析稱,檢方撤訴是因為並未找到證據證明陳在從事間諜活動。

  蔡登博格來自Arent Fox律所,既是郗小星的代理律師,也是陳霞芬的代理律師。曾長期擔任聯邦檢察官的蔡登博格表示,在這兩起案件中,當局似乎早早地就認定,自己的懷疑是合理的,這可能是由於FBI探員們面臨著打擊中國間諜活動的巨大壓力。

  蔡登博格説,在郗小星一案中,那些電子郵件裏討論的技術並不敏感,代表的是政府和大學所鼓勵的國際學術合作。但當局看到了寫給中國科學家的電子郵件,就做出了最壞的假設。

  “如果他是加拿大裔美國人,或者法裔美國人,又或者他來自英國,這件事還會被政府注意到嗎?我覺得不會,”蔡登博格如此評價郗小星一案。(信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