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本土超市靠低價質優重創沃爾瑪
- 發佈時間:2015-09-15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界之窗
2006年7月,沃爾瑪宣佈全面撤出德國市場,在德經營八年間,累計虧損過億美元。在德國重創沃爾瑪的正是本土的老牌連鎖超市阿爾迪。低價,質優,看似是悖論的成功哲學,成了連鎖超市阿爾迪的生存秘訣。
阿爾迪(ALDI)是德國一家以經營食品為主的連鎖超市,它的前身是1948年阿爾布萊特兄弟接管其母在德國埃森市郊礦區開辦的食品零售店。1962年該店進行了改組,成為由阿爾布萊希特家族經營的廉價折扣商店。
目前,阿爾迪的年營業收入超過300億美元,成為德國最大的食品連鎖零售企業。阿爾迪在同業中長期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處處精打細算,從而保持較低的營業成本;銷售原則是優質低價,所有商品都要以最低價格推向市場;為了做到既物美又價廉、贏得顧客信賴,它堅持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全球採購。哪的産品有競爭力,就從哪進貨,從原産地國進貨,長年大批進貨就保證了價廉;其二,由進口商或國外製造商提供品質保證;其三,控制了穩定的貨源。
此外,阿爾迪超市還創造自己的低價品牌,實行“品質走高,價格走低”。 在《福布斯》公佈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曾以擁有256億美元資産位居第三,並再次蟬聯德國的首富。
阿爾迪超市在全球有8000個門店,近700億美元銷售規模。阿爾迪不僅僅是門店多,銷售額高。還有很多奇葩的特點,比如全店只有750個單品,不做活動和市調,沒有市場部門,沒有年度計劃,商品價格普遍比市場低30—50%,但阿爾迪純利潤居然高於同行,阿爾迪老闆還是德國首富。
阿爾迪定位十分簡單:“商品精挑細選、價格最低、性價比最高”。阿爾迪整個體系都為此定位服務,全球採購,嚴格檢查,一流品質,買斷經營,深入供應鏈,90%自有品牌,每個門店所售商品不超過750種,不做任何活動和市調,儘量最低價格採購,最低成本經營,合理利潤最低售價。
阿爾迪門店多在500—800平米,門店只有5個營業員,營業員都是多面手,很多商品直接放在地上,不會精心擺放商品,貨架很少,收銀臺不能刷卡,不提供免費購物車和購物袋,阿爾迪沒有年度規劃,規定不接受任何採訪,因為阿爾迪認為還不如用這些時間整理商品。
阿爾迪認為市場上的商品太多無效成本。比如可樂價格3元,包含生産成本0.5元、包裝成本0.5元、廣告成本1元、物流成本0.5元、渠道成本1元、利潤0.5元。如果是自有品牌可樂,那麼就能把價格降到2元,仍然有一樣多的利潤。
總之阿爾迪為了做到“商品精挑細選,價格最低,性價比最高”,把商品SKU數量降到最低,把採購價降到最低,把經營成本降到最低,保持一流品質,簡單的理念做到極致,於是成就偉大事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