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天氣中挖掘商業價值

  • 發佈時間:2015-09-14 10:32:0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用時髦詞彙講,象輯是天然地集'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于一身的創業公司。"邱珩説。他更願意告訴人們,這是一家用網際網路手段為氣象做服務的公司,為每個人和公司不同的需求來服務、來創造價值

  “天氣不再只是數字、氣壓和風速,更重要的是讓定制氣象服務傳遞溫暖,直達人心。”

  2015年,頻發的異常天氣擾動著天南地北中國人的工作和生活。天氣的波動逐漸成為人們安危冷暖甚至生活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大家越來越渴望去捕捉甚至預知它的動向。

  創業團隊“象輯科技”在北京起步,並以超乎常規的速度獲得千萬級別天使投資。這群專業背景強大的年輕人決心投身一場有意思且有價值的創業——實現氣象服務的雙向交互,讓有溫度的定制氣象體驗“直達人心”。

  “象輯要實現的是氣象服務從單向到交互的變革,用預見未來的智慧為個人和企業發揮天氣經濟價值,規避風險。”象輯科技創始人兼CEO邱珩説。

  扔掉“金飯碗”去創業

  北京西三環紫竹院公園旁,數十位氣象極客、工程師埋頭為城市裏日漸壯大的跑步群體定制禮物——精細到公里、小時級的氣象服務,不僅提供濕度、溫度和空氣品質等跑步者特別關心的指標,還能根據個人需求提供定制天氣服務。

  邱珩説:“朋友和投資人特別好奇我們為何敲碎央企‘金飯碗’來創業,追問最多的就是象輯在做的和傳統天氣預報有什麼區別,會帶來什麼創新的體驗。他們馬上就會得到答案!”

  畢業于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的邱珩和畢業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林忠曾供職于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開發商——龍源電力,他們是公司內部風資源評估與研究的骨幹氣象分析師。

  為了給風電裝置選址,邱珩在差不多4年裏,每年花上半年時間爬山做實地調查,捕捉著風的蹤跡。他知道,風電裝置的排布幾乎決定了未來幾十年關乎風電場“生死存亡”的經濟價值;他也留意到,爬山者在不同高度感受到的溫度、濕度都不同,“山中真有四季”。

  邱珩説,“一度效應”正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商業企業的運營和普通人的生活。做風電的經歷讓他特別真切地知道氣象的商業價值,而身邊親友對氣象服務好像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期待:年輕的爸爸媽媽特別想在沒有霧霾的天氣帶孩子出去玩,奔跑族、戶外族、釣魚愛好者們的需求也大為不同。

  終於,讓“氣象直達人心”的創業理念在2015年成為現實,有著夢想的一群年輕人走到一起——邱珩曾經的同事、有過氣象局預報員經歷的林忠成為象輯首席天氣官;曾帶領數十位工程師開發智慧能源管理體系的潘濤成為首席産品官。

  辭職創業,他們沒給自己留退路。

  “2013年,有天下班路上手機裏蹦出條新聞:孟山都9.3億美元收購氣象創業公司Climate。我當時就被觸動了,氣象服務有的做!”林忠説,一直以來埋藏在心裏的創業念頭在那一刻被點燃。

  那家創業公司是通過分析歷史氣象數據和土壤濕度數據為農業服務,而“農業巨頭”正是看重它的數據分析能力。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有體量很大的商業氣象服務公司,但中國還沒有。

  林忠説,氣象的核心價值在於監測、預報和服務。隨著極端天氣頻發,大家對預報服務的精細度需求越來越高。

  天氣預報:深藏多少期待?

  在“首席天氣官”林忠的記憶裏留存著一個故事:他和朋友去海邊的一個小鎮玩兒,在當地漁民家吃飯,注意到女主人眼睛緊緊盯著電視天氣預報。她説,每天到點她一定會看天氣預報,最關心沿海的天氣情況,尤其是“當家的出海捕魚的時候”,都是她和孩子最擔心的時候。

  林忠説:“在那一刻,我覺得準確的預測和資訊的有效傳遞除了能夠帶來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讓出海的人平平安安回家,讓幸福永恒。”

  調研中,他和同伴們聽到更多對天氣預報的個性化需求:準爸爸關心每天傍晚是否適合帶著妻子去散步;旅遊者想知道的不只是明天有陣雨或局部零星小雨,而是陣雨持續多久,地點具體在哪;風電、水電開發商不僅想知道風速,還需要不同時段的天氣變化對發電量的影響。

  象輯對這些聲音已經做出回應:他們發佈的“天氣家”APP就是與用戶共同開發的互動氣象服務。在最近更新的版本中,各地用戶可以提出需求,比如“我是大連的,我關心霧”“我是江蘇的,我關心風”。

  今年夏天,象輯推出的天氣家微信公眾號上線,可以查詢7天逐小時的空氣品質。這是中國首個7天逐小時空氣品質預報平臺,會向各類APP、門戶網站開放介面。

  林忠説:“象輯作為初創團隊,在半年內就能實現這麼多事,因為我們是有著‘氣象基因’的專業團隊,也得益於國內外多家雲服務平臺的支援。”

  氣象數據天然就是大數據,氣象模型在運算的時候需要很大的計算量,但運算完成後設備又會閒置下來。IT基礎建設成本非常之高,設備購置、電費、房租都是創業公司的大難題。象輯通過雲服務的彈性應用節省了成本。

  象輯科技即將上線的智慧硬體,WeatherLog隨身氣象站以及接下來一系列物聯網産品,都將有針對性地解決這個問題。它將幫用戶監測實時的天氣情況,提供直達人心的生活建議,預警突發的惡劣天氣,給出最準確的個人天氣預報。

  用戶還可以選擇是否共用天氣數據到“雲”上,讓精準的天氣服務於更多有需要的人。這種數據共用就是氣象的“眾包”平臺,也就是國外幾家氣象巨頭正在大力推廣的事情——平臺採集的數據越多,未來的天氣預報就會越準確、越精細。

  基於用戶對氣象的個性化需求,象輯科技開發了一系列産品:面向大眾用戶的手機APP“天氣家”、7天逐小時空氣品質預報系統、智慧樓宇和智慧灌溉策略、基於SaaS的Isaiah氣象雲服務、定制化企業氣象保障服務、智慧氣象智慧硬體

  這場“有溫度”的創業不僅受到投資者和市場的關注,還成為創業圈裏廣受關注的項目。6月29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及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了第二屆“華創杯”創新創業大賽。在這次規格較高的創業大賽中,10個項目入圍決賽。邱珩憑藉“智慧氣象”項目一舉戰勝9位“海歸”,奪得頭籌。

  不忘初心:挖掘天氣的價值

  按照著名的“德爾菲氣象定律”,企業的氣象投入與産出比為1:98,即在氣象資訊上每投入1美元,便可得到98美元的經濟回報。在中國,這一比例目前為1:40。

  氣像是一個科技含量、使用價值和投入産出比都非常高的行業。國家氣象局和國家統計局在2014年發佈的調查表明,按需定制的公眾氣象服務市場價值達到2174.6億元。

  隸屬於中國氣象局的華風集團研發部主任李強説:“中國人對於氣象服務並不陌生,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氣象局就開始在央視新聞聯播之後為公眾播報氣象預報。今天,用戶和國民經濟對精細化、個性化的氣象預報有著迫切地需求。”

  他説,華風集團決定和象輯科技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華風象輯(北京)氣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中國氣象局推進氣象服務市場化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讓華風集團的資源和氣象服務經驗與象輯的數據分析、雲計算優勢結合。雙方將探索用市場化的手段發揮好技術力量、市場商業策略優勢,繁榮中國氣象服務市場,並逐步推向國際市場。

  帶著“氣象基因”的象輯團隊正在致力於為中國帶來“更有溫度、直達人心”的氣象服務,讓定制的氣象服務融入運動、醫療、智慧樓宇、交通物流和農業等。

  據介紹,象輯科技目前提供專業的天氣服務主要針對三類群體:針對個人用戶,提供定制化天氣服務;針對網際網路企業,提供API介面或者標準化預報頁面,同時針對企業特定用戶提供定制化天氣服務,目前已經推出的服務涵蓋旅遊、戶外運動以及醫患人群;針對企業級客戶,除了提供定制化的氣象保障服務,還能提供基於SaaS的氣象雲服務,根據需求動態計費,幫助企業降低成本。

  “用時髦詞彙講,象輯是天然地集‘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于一身的創業公司。”邱珩説。他更願意告訴人們,這是一家用網際網路手段為氣象做服務的公司,為每個人和公司不同的需求來服務、來創造價值。

  “直達人心的設計,不虛妄的技術,有為者的理想國。”邱珩説,這是象輯科技會堅持的創業初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