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荒漠戈壁變“塞外江南”

  • 發佈時間:2015-09-14 01:31: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阿克蘇紅旗坡農場,著名的“冰糖心”蘋果挂滿枝頭,儘管離採摘季還有近一個月,但隨手摘一個,咬一口,酥脆爽口、香氣濃郁。

  從紅旗坡農場往阿克蘇溫宿縣城去,一路上,隨處可見成片的蘋果園、棗園和核桃園;枝葉間,一串串、一簇簇紅的、綠的、褐色的果實,一派豐收景象。可有誰想到,20年前,這些地方都是戈壁和荒漠。

  阿克蘇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曾是“被綠色和生命遺忘的地方”。這裡土質貧瘠,水土流失、鹽鹼化和沙漠化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上世紀80年代,年浮塵天氣超過100天,季風時節,狂風挾帶著黃沙鋪天蓋地。1986年,阿克蘇地委、行署毅然決定,發動全社會力量,建造大型防風治沙生態林工程——柯柯牙綠化工程,一場人與自然艱苦卓絕的持久戰拉開了序幕。

  柯柯牙三北防護管理站包偉説,栽下的樹木需要澆水,人們挖溝渠,引來天山的雪水。但放水澆100畝地一次需要15天,那時人們就穿一件大棉襖,住在地裏,一人一天只能吃三個馕。“送飯的人把馕放在溝渠裏,順雪水流到地頭。澆地的人拿到馕時,馕已經泡軟了”。

  就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阿克蘇人用戰天鬥地的愚公精神,歷經33次209.96萬人(次)參與的造林工程大會戰,累計植樹造林20.8萬畝,栽植各類樹木1337萬株,創造了“人進沙退”的奇跡。在阿克蘇、溫宿縣形成了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約4公里的綠色長城。昔日的荒漠戈壁,如今成了國家園林綠化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更被聯合國評為“全球500佳境”之一。

  “到目前為止,柯柯牙綠化工程已實施了四期,第四期是市場化運作林果産業培育。民營林業大戶已成為綠化工程的投資大戶。”阿克蘇地委委員、宣傳部長劉寶升説,2013年,柯柯牙綠化工程項目區果品産量20萬噸,實現經濟總收入21.54億元,提供6000余個就業崗位。阿克蘇正在實施柯柯牙五期規劃,到2020年工程總面積將達25萬畝,屆時將與阿克蘇市、溫宿縣以及兵團一師、紅旗坡農場、實驗林場等地相連,在阿克蘇地區形成50萬畝、長達200公里的綠色屏障,全地區森林覆蓋率達6.5%。

  與阿克蘇的荒漠戈壁相比,被譽為“塞外明珠”“山水梨城”的庫爾勒市要幸運得多。它境內有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裏木河,而母親河——孔雀河穿城而過,良好的水土光熱資源讓庫爾勒香梨聞名遐邇。作為西部城市,庫爾勒市倍加珍惜“依山傍水、資源豐富”的獨有優勢,圍繞“人的城鎮化”,積極探索“以水為脈、以綠為主、以文為魂、以人為本”的生態之路。

  漫步在庫爾勒市,看著河中的音樂噴泉,河邊快走健身的人們,你根本無法感覺到不遠處就是荒漠和戈壁。因為庫爾勒創造性地把穿城而過的孔雀河、杜鵑河、白鷺河“三河貫通”,並將水系與綠化帶有機融合,居民小區、就業市場、休閒區、商務區、生活區沿線佈局,沿水“穿針引線”,並配以河圖洛書等中華傳統文化公園、班超飲馬和岑參題詩等歷史文化景點,形成泛舟宜遊、登岸宜居、隨處宜業的3平方公里“上水城”、13.1平方公里“生態城”和9.2平方公里“幸福城”。

  特別是隨著2013年7月5公里長的天鵝河通水通船,昔日25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已變為千畝公共綠地,周邊50萬平方米商業綜合體已投入運營,創建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鵝、野鴨、鸕鶿、鴛鴦等野生動物紛紛飛來這裡做客,吸引了大批遊客。截至目前,庫爾勒市建成區綠地面積4382公頃,綠地率38.78%,綠化覆蓋率4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3%,形成了“船在景中”“城在園中”“人在畫中”“乘船遊梨城”的特色。

  在庫爾勒規劃展示館裏,記者與小學六年級的麥麗拜提不期而遇。她告訴記者,她是借暑假時間來庫爾勒遊玩的,與她的家鄉伊犁伊寧縣相比,她更喜歡這裡。“庫爾勒很乾淨,人也很好,特別是水,很多很美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