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釋放政策紅利 激勵創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9-12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巡禮·蘇南

  發酵、出窖、加糧、配料、拌曲、裝甑……傳統釀酒的每一步,都需要手工參與完成,還要輔之以眼看耳聽、鼻聞口嘗。

  如今,這些複雜的工藝,在常州銘賽機器人眼裏“那都不是事兒”:

  “為了讓這臺智慧機器人學會釀酒,我們的研發人員一頭扎進釀酒廠足足‘閉關修煉’了8個月,與釀酒工人同吃同住,終於讓它‘修得真傳’,目前該套設備和生産工藝已經申請了7項專利。”

  董事長曲東升一邊介紹“多才多藝”的機器人,一邊指著滿墻的銘牌説:“過去我們研發機器人,靠的是技術實力,現在創辦機器人協同創新産業園,離不開越來越好的創新環境和激勵政策。”

  如何激發更多的企業像銘賽機器人一樣扛起創新大旗、擔當轉型重任,成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使命。

  體制破藩籬,科技經濟有了黏合劑

  走進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東南大學孫偉峰教授告訴記者,他又多了一個頭銜——“項目經理”。這個項目基於他團隊研發的驅動變頻空調的晶片技術。

  “以前,高校科研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即使成果賣出去了,最終轉化得如何都不關自己的事。”孫偉峰説,這一次他們得到省産業技術研究院首期1000萬元支援,並與4家企業成為創新共同體。

  作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産研院,採用“一所兩制、合同科研、項目經理、股權激勵”新模式,對創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副院長胡義東説,就是要通過市場導向機制,破解企業不會做、高校院所不願做、政府不能做的創新瓶頸。

  在南京九龍湖畔,中國首個未來網路通信“無線谷”,成了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朋友圈”:以東南大學通信技術國家實驗室為核心圈層,構成“無線谷”技術輻射源;中間圈層則是研發機構、工程技術中心等;第三圈層匯集了大批高科技企業。

  短短5年,無線谷已聚集一百多家企業,年産值超400億元。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認為,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核心就是開展激勵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新型科研機構、科技資源開放共用、區域協同創新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真正使經濟社會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的軌道。

  創新強主體,區域轉型發展步履急

  在9月1日舉行的2015中國國際先進碳材料創新創業大賽上,常州碳元科技展示的“人工合成高導熱石墨散熱膜”,導熱系數高達1900W/m.k,成為世界第三家、中國第一家擁有此技術和具有批量生産此産品能力的企業。

  2014年,碳元科技銷售達3.5億元,利稅超1億元,擁有67項專利,産品遍及小米、中興、華為、三星,不到五年就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看似不起眼的石墨烯,眼下正在常州演繹産業傳奇:從全球首款手機用石墨烯電容觸摸屏,到年産3萬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導電薄膜生産線,再到全國首條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生産線,一大批世界級石墨烯高端人才匯集於此。

  放眼蘇南,這裡聚集8個國家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擁有超過5萬家科技型企業,貢獻全省六成以上新興産業産值。

  為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激發企業創新動力,江蘇出臺23條政策措施。加大財政投入,推行科技稅收減免,進一步調動了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

  副省長徐南平認為,蘇南經濟發展歷來走在全國前列,現在又比別的地方較早經歷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一旦拓出一條創新路徑,將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借鑒的樣本。

  上半年,示範區內九大園區實現總收入13097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工業總産值11534億元,同比增長6.9%,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

  金融嫁科技,你創業我投資成了新常態

  深秋未到,蘇州高新區卻已收穫“金燦燦”成果:前不久,貝特創意獲批登陸“新三板”。預計到年底,全區將有25家企業上市“新三板”。

  説到資本市場,不能不提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在國內的首家授權委託服務機構——“太湖金谷”。

  “無論是懷有創業夢想的人還是欲將企業做大做強的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創客’,希望‘太湖金谷’可以幫助更多的‘創客’圓夢。”太湖金谷總經理高進表示,目前區內註冊登記的創業投資企業和專業管理公司超過100家,資本規模超過了140億元。

  科技型企業具有輕資産、高成長的特點,草創時期的小微企業,時常遭遇資金短缺的“扼喉之痛”。面對這一共性難題,蘇南不少地方積極鼓勵金融機構量體裁衣,推進金融産品創新。

  “一套住房+一個專利,就可以輕鬆搞掂貸款。”江蘇銀行鎮江科技支行推出了“科技之星”“風險資金池”等産品,辦理了全省首筆純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蘇南地區科技與金融“聯姻”這盤棋,漸漸越下越大。

  王秦告訴記者,目前全省創投機構數超50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1500億元,年均新增科技貸款餘額70多億元,科技支行、科技小貸公司實現“全覆蓋”,這將為更多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釜底加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