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齊心協力脫貧奔小康

  • 發佈時間:2015-09-11 08:31:40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陳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扶貧攻堅倒計時,沿邊民族地區能否與全國、全省同步邁入小康,關乎興邊富邊強邊、鞏固國防,關乎跨越式發展大局,關乎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

  9日至10日,帶著對邊疆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深切牽掛,省委副書記、省長陳豪輕車簡從,深入扶貧攻堅掛鉤聯繫縣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開展“挂包幫”“轉走訪”活動,進村入戶、訪貧問苦,看産業、找窮根、談思路,與基層幹部群眾同吃同住,共謀脫貧奔小康良策。

  進村入戶 訪貧問苦 貧困群眾生産發展有較大改善空間

  金秋時節,地處西南邊陲的隴川縣氣候炎熱。9日,從芒市出發,陳豪乘車抵達動約鄉時,已接近17時。不顧舟車勞頓,陳豪一下車就步行直奔第一個地點——廣瓦村委會溫泉村民小組。

  動約鄉是全縣兩個貧困鄉之一,屬於景頗族群眾聚居鄉,全鄉共有1857戶7332人,2014年,全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34戶2600人。而在溫泉村民小組44戶172人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到19戶39人。

  村民尚勒用、譚勒旺兩家是陳豪此次入戶走訪的對象。陳豪分別走進他們的家中,仔細察看家中的物件、糧食、生活等情況。看到兩家都還居住在簡易的磚瓦房時,陳豪心情沉重:“這個房子不安全,必須要改造。”而在茅草廚房內,看到他們燒飯用的還是木材,陳豪語重心長地對隨行幹部説:“要想辦法讓群眾用上電、沼氣等清潔能源,過上文明生活。”

  “家有幾口人、幾畝地?主要經濟來源靠什麼?家庭年收入有多少?”坐在尚勒用家院子裏,陳豪和主人仔細算起“家庭賬”。“有4口人,4畝水田、15畝旱地,經濟來源主要靠種甘蔗。家中經濟來源單一,子女上學費用支出較大,生活較為困難,下一步想養殖奶牛和種點核桃等經濟作物。”尚勒用一一回答。

  在譚勒旺家,情況也較為相似,家中3口人,3畝水田,9畝旱地,18畝林地,經濟來源也主要靠種甘蔗。

  經過實地調研,並與當地幹部群眾交談,陳豪感到:發展基礎薄弱、産業結構單一、勞動力素質低下,都是制約群眾發展的瓶頸。但在認真的對比分析中,他也發現了“良機”:當地自然資源豐富,壩區面積大,區位優勢明顯,氣候條件優越,民族風情多姿,幹部群眾脫貧致富願望強信心足。 “自然條件和發展基礎較好,但生産方式和生産結構單一。”陳豪得知,全村4萬畝耕地中,就有2萬畝種植甘蔗,如果適當改善結構,多種植點其他經濟作物,效益顯然會很快改善。同時,他還發現,許多村民都有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的想法,但又擔心市場不好、銷售不暢等情況,造成了畏難情緒。陳豪提出,針對這些問題,各級政府要組織幹部指導幫扶,在擴大農業生産組織化、規模化、産業化程度上下功夫,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快速提高生産效益。

  民情懇談 交心談心 讓貧困群眾對幸福生活有盼頭

  9日18時,廣瓦村委會活動室,陳豪主持召開民情懇談會,聽取群眾的呼聲和發展建議。25名與會代表全部來自動約鄉、廣瓦村委會和各村民小組,他們中,有最基層群眾代表、人大代表、黨員致富帶頭人,還有大學生村官。

  見到省長到來,鄉親們十分激動,早就準備了一肚子的話語,想和省長好好嘮嘮。

  “村裏經濟發展如何,主要産業有哪些?生産生活上有些什麼困難?”陳豪開門見山。

  “全鄉産業結構單一,主要靠種植甘蔗,經濟效益不高。”動約鄉黨委書記王學剛率先發言,介紹全鄉基本情況,反映基礎設施滯後、工程性缺水等困難。

  “很辛苦,但也很充實。”女大學生村官余左玉分享了擔任村官的體會:一開始人生地不熟,工作很難開展。但經過幾個月的時間自己走遍了全村,自己和村裏鄉親們打成一片,鄉親們現在都把自己當成了親人。 “營盤村有多少戶群眾?總人口是多少?靠什麼增收?” 陳豪隨口問道。“394戶,1664人,靠種桑養蠶增收。”余左玉對答如流,陳豪讚許地點了點頭。

  廣瓦村黨總支書記、主任石章紅説,全村下一步將改變産業傳統發展模式,堅持長短結合,大力發展比較效益好的蠶桑、肉牛、堅果等種養殖業。

  張正朝、董勒歸等黨員致富帶頭人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陳豪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村民孔英崩等致富帶頭人在村裏開起了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還把婦女組織起來一同發展。陳豪鼓勵村民們向致富帶頭人學習,依託村裏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民族風情,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陳豪還希望鄉親們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讀,提高文化素質和就業能力,斬斷貧困的代際相傳。

  陳豪對鄉親們説,做好邊境民族地區扶貧攻堅意義重大,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將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牢固樹立不脫貧誓不罷休的精神,一如既往發揚團結奮鬥的優良傳統,確保隴川縣早日摘掉貧困帽子,讓大家實現率先脫貧、率先奔小康。

  陳豪問道:“各級黨委、政府已經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鄉親們對脫貧奔小康有沒有信心?”“有!”會場響起了異口同聲的回答。

  基層座談 凝聚共識集中力量改善邊境地區貧困面貌

  9日20時許,夜幕籠罩下的邦中村啁鳴蟲吟。在村民小組簡單吃過晚飯後,陳豪在村活動室召開座談會,同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商量謀劃隴川縣下一步扶貧攻堅思路和舉措。

  參會人員雖然不多,但會議主題很鮮明,開得緊湊高效,大家緊緊圍繞脫貧奔小康談思路、説想法、出實招。

  隴川縣委領導提出,將通過全體動員、形成合力,摸實底子、明確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培育發展、綜合素質提升、強化金融扶貧、實現黨建扶貧雙推進等措施,如期完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任務,確保全縣1.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省扶貧辦、省住建廳等相關負責人提出,將最大限度整合政策和資金,集中力量推進隴川縣扶貧攻堅,儘快取得實效。州委、州政府負責人表示,將舉全州之力,全力支援邊境民族地區扶貧攻堅。

  陳豪一邊聽取發言,一邊和大家互動交流,就全縣扶貧攻堅工作進行部署:要進一步摸清底數、精確配置資源,分類施策:針對貧困面較大的鄉鎮,可採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方式解決;對於散居和零星發生貧困的自然村和貧困戶,採取插花推進方式,通過“四個一批”(扶持生産和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的要求,實現精準脫貧。

  “産業是群眾脫貧致富的‘牛鼻子’,抓産業就是抓根本。”陳豪強調,要把扶貧開發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依託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符合隴川實際的高原特色農業和民族風情旅遊,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增強經濟發展帶動能力。

  “無論是産業發展還是城鎮鄉村建設都要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陳豪強調,要突出規劃的先導性,把扶貧開發與産業發展、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等結合起來,整合力量,統籌推進。

  “要加強對下派幹部的日常管理,杜絕空挂、虛挂、走讀現象。”陳豪還對“挂包幫”“轉走訪”工作提出要求,派出單位和下派幹部要嚴格按照工作職能、時間節點、紀律要求,認真開展各項工作,想方設法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開完會議,已是夜深。當晚,陳豪夜宿鄉村。10日一大早,迎著景頗山寨嫋嫋升起的雲霧,陳豪又進入村中企業,實地察看蠶桑産業發展情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