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上汽乘用車摒棄合資品牌發展模式 榮威360低價突圍

  • 發佈時間:2015-09-11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見習記者 謝若琳

  在車市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合資品牌汽車的價格不斷下探,尤其是在A級車領域,已經跟自主品牌發生了正面交鋒。一向高舉高打的上汽乘用車也一改往昔的高端路線,日前,在成都車展上市的新車——榮威360起價7.59萬元就是最好的證明。

  “原來我們完全按照合資品牌的路徑來發展,但後來我們發現這並不對”,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王曉秋表示,“從榮威360開始,我們會在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找到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跟競品之間拼性價比”。

  榮威360開啟上汽乘用車

  新篇章

  “此次上市的榮威360,是榮威品牌第一款搭載‘藍芯’動力總成的車型,這實際上是在告訴大家,上汽在動力總成上已經取得了突破。”在成都車展上,王曉秋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事實上,作為一個技術派,王曉秋並不經常為新車站臺。一位不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由於近年來上汽自主品牌銷量急轉直下。2014年7月13日,王曉秋臨危受命,重新掌舵上汽乘用車,舉起自主品牌大旗。

  “一直以來,自主品牌造血能力不足都是上汽集團的痛點,前期大量的研發投入,在短期內難以依靠銷量扭轉,‘合資補貼自主’也成為一種常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汽車市場持續低迷,合資品牌也在打價格戰,上汽自主品牌 ‘自造血’功能的完善迫在眉睫。

  在此之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就將自主品牌的目標銷量由確保24萬輛爭取26萬輛,下調至確保19萬輛爭取20萬輛,下調幅度達到了20%。

  與此同時,上汽乘用車也推出了“芯動”戰略,即用專注于傳統動力總成的“藍芯”和致力於新能源技術的“綠芯”兩條腿走路。7月份,“綠芯”戰略的首款新車2015款550PLUG-IN正式上市,而緊隨其後的就是“藍芯”搭載的第一款新車——榮威360,這也是時隔多年後,榮威品牌再推的全新産品。

  “産品老化和結構不合理拖慢了上汽自主品牌的發展腳步”,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以榮威品牌為例,榮威950已經上市三年了,榮威W5也上市四年了,而榮威350、榮威750上市都已超過五年時間了。據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MG3售出2.89萬輛,在MG品牌中銷量佔比高達53%;而榮威350售出近10萬輛,在榮威品牌銷量中佔比為79%。

  上述分析師進一步表示,“雖然上汽也完成了從A0級到A級、A+級、B級、B+級以及SUV的全係佈局,但依然是兩款車型扛起銷量大旗,部分車型甚至在‘打醬油’,而榮威360和550PLUG-IN的上市相對緩解了上汽産品結構的壓力,後市銷量可觀”。

  事實上,在榮威360上市的發佈會現場,王曉秋也表示,“從榮威360開始,上汽乘用車也將從‘品牌+銷量’的第一發展階段,進入到‘品質+技術’為核心的第二階段。”

  走差異化道路拼性價比

  A級車向來是汽車市場份額最大也是競爭空前激烈的一個細分市場,崔東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雖然近兩年SUV車型銷量猛增,但是在汽車市場上,A級車依然佔有六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佔領A級車市場等於佔天下’這一情況並沒有改變”。

  面對空前的市場廝殺,王曉秋卻很坦然,“其實不只是A級車,所有車都是這樣,今天,我們所謂的藍海就是明天的紅海。正面競爭永遠是需要的,上汽希望做到的,更多是盡可能實現差異化。 ”

  “原來我們完全按照合資品牌的發展路徑來發展,但是後來我們發現這並不對,因為大家品牌不一樣,技術成熟度也有差異,上汽乘用車必須找到自己的路線。因此,我們在自身的發展理念做了很大的調整和改變。從榮威360開始,我們會在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找到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王曉秋表示,“而跟競品之間,我希望打的是一個性價比。榮威360有2660mm的軸距,用SGE 1.4TGI中置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搭載inkaNet、inkaLink這樣的科技配置,客戶看了榮威360,也必定會去看雪佛蘭科魯茲,但我認為性價比更重要”。

  顯而易見的是,上汽乘用車已經擺脫了此前走自主品牌高端路線的市場定位,此次,榮威360定價是7萬元到13萬元就是最好證明。“隨著接下來多款新車投放,價格也逐漸‘接地氣’,可以預見的是,上汽乘用車的發展也將駛入快車道。”上述券商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