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雲卷雲舒,“天意”也能測

  • 發佈時間:2015-09-11 03:29:48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祝梅

  通訊員 俞駱波 汪玲玲 王海東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千百年來,古人根據雲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變化,早已總結出一套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這些諺語準不準?十有八九。怎麼更準?那就需要現代氣象科技了。

  日前,省氣象局與省統計局聯合發佈了《2014年度浙江省氣象現代化發展水準評價報告》。如果以2012年全省開始部署推進氣象現代化工作時水準為基準值100來計算,2014年全省氣象現代化總指數已經提高了14個百分點,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已縮小為70公里。如果從大眾的視角,氣象部門究竟開發了哪些高大上的“黑科技”産品,讓我們更好地看懂天上那朵“雲”?不妨讓我們來看一看。

  觀天識雲更精準

  假如要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2014年的氣象現代化進程,當屬合作和精細化。這一年,在浙江密布的氣象觀測網上,與各部門實現共用的氣象觀測站點已由2013年的1000多個上升至3281個。水利、電力、海洋等相關部門資料的共建共用,使得全省2014年的氣象觀測站網密度從每百平方公里7公里迅速提高到3.9公里,杭州、寧波等地中心城區和重點區域的密度更是達到3公里以內。

  節點越織越密,其實意味著天氣預報中常見的“局部地區”定位越來越準確了。省氣象局氣象現代化辦公室負責人王鎮銘告訴記者,目前,我省自主研發的氣象監測預報産品已經形成了一條無縫産品鏈:從氣象要素實時監測,到短時臨近天氣預警、短中期天氣預報、延伸期天氣趨勢預報……老百姓平常用得到的氣象産品應有盡有。

  如何讓這些産品更好地觀天識雲?就拿大家已有的經歷來説:快下班了,雨什麼時候下?會不會在回家的路上淋成落湯雞?這時候,就要多查看天氣新動態。比如,現在我省的0到3小時預報已經實現每10分鐘更新一次,24小時預報每1小時更新一次。也就是説,昨晚你看到預報下雨,今早雨可能下到其他地方去了。天氣瞬息萬變,晚上查看的天氣預報,一覺醒來早已發生變化。

  “除了更好地觀天識雲,我們現在更關注將天氣可能産生的影響進行定時定量分析,以便進行風險預警。”蕭山區氣象局局長傅衛東説。比如,設定“一小時內有降雨且雨量超過30毫米”的條件,當共用數據符合條件時,系統便會自動向值班人員發送提示,通過氣象部門研發的杭州市氣象災害預警資訊一鍵式發佈平臺,工作人員在5分鐘內就能將預警資訊發佈到區內各地的顯示屏、手機短信平臺等多個資訊終端,對突發天氣的主動防禦能力大大提高。

  定制服務惠民生

  西湖四季的花卉何時迎來最佳觀賞期?錢江潮何時最為壯闊?每年的龍井茶何時採摘?在杭州,這些有地方特色的民生氣象服務産品都在為市民、遊客提供參考。

  “定制”讓氣象科技的服務更為貼心。每年春夏季是我省雷雨天氣頻發的時節,在浙江省短時臨近天氣監測和預報産品顯示平臺裏,藍紅兩色分別代表了降雨雷達回波之前的移動路徑和對未來降水走向的預報。傅衛東説,通過這個功能,他們可以監測到雷雨雲團從紹興自南而北推進、將在未來一小時內帶來雷雨大風天氣,及時提醒湘湖景區的遊船靠岸停泊。

  各地也在開展針對本地特色的氣象服務。比如,舟山氣象局的專家就深入漁業養殖場和舟山國際水産城,調研螃蟹、南美白對蝦、美國紅魚等養殖品種生長各個階段的氣象服務需求,定期製作《海洋養殖專題氣象服務材料》,幫助漁民避災增産。目前,全省已建成15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示範基地,面向約3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這類直通式氣象服務。

  “現在,收音機用得越來越少了。”岱山縣高亭鎮浪激渚社區居民方賢平説,以前,他用收音機聽得最多的就是天氣預報,現在,每天7時、17時,社區裏的大喇叭就會自動打開,向村民廣播天氣預報及氣象預警資訊,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阿拉身邊的氣象站”。

  氣象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正全面打通。現在,全省氣象服務的手機用戶已超過1500萬,浙江天氣網日均訪問量達100萬次。

  氣象災害預警提前

  觀天識雲的最大意義,在於它的“預知力”能夠幫助我們趨利避害。相較2013年,全省突發氣象災害預警準確率提高了18個百分點,突發氣象災害預警時效提前了22分鐘。

  現在,全省氣象、水利、建設、城管等部門監測站數據已實現實時共用,建立起城市積澇監測預警系統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氣象局與國土局聯合開發的地質災害業務監控系統,可以開展6400余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風險預警,根據前期設定的自動預警短信,分級向特定的對象發送預警資訊,及時疏散轉移群眾。

  然而,公眾對氣象災害預警的應用水準和自主防災意識的培育,關乎著災害預警是否能真正起到實效。“在國際上,日本是防災減災做得比較好的國家,一旦發佈紅色預警信號,不需要政府部門出面部署,學校會自動停課,公眾也清楚知道該如何避難。”省氣象局應急減災處處長朱菊忠説,可喜的是,在前段時間的防臺工作中,我省部分地區的預警為先導制度已開始發揮效益,不少公眾在災害發生前就主動購買礦泉水、方便食品等應急物資,主動防災意識有所提高。

  正如氣象監測和預報要動員各部門的聯合力量,資訊真正的抵達,既取決於氣象預警的主動接收程度和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組織體系的健全程度,更取決於規範的氣象災害應急聯動機制。目前,全省已有70%的市、縣建立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全網發佈機制,41個市縣發佈突發公共事件資訊發佈管理辦法。寧波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氣象預警信號為先導的停課、停工、停市制度;杭州市也正在政府網上徵求意見,擬出臺針對極端天氣的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的實施辦法。

  “氣象預警響應的防災減災救災也需要將政府組織和公眾自主相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效益。”朱菊忠説,在收到預警資訊時,公眾能夠採取主動的防禦行動,在未來應當成為如同“下雨要打傘”一樣習慣而自然的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