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慎渲染“中國第一高”
- 發佈時間:2015-09-11 01:31:49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位於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117大廈已經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建成後的天津117大廈結構高度達596.5米,成為僅次於迪拜哈利法塔的世界結構第二高樓、中國在建結構第一高樓。而此前的中國第一高樓是上海中心大廈,其建築主體為118層,總高為632米,結構高度為580米(9月9日澎湃新聞)。
近年來,各種“世界第一”“全球最大”的“標誌性建築”紛紛落戶中國。既有已經建成的,如江西贛州的“和諧鐘塔”,高113米,比英國大本鐘塔樓高出8米,取而代之成為“世界最大鐘塔樓”,同時也成為贛州市的新地標;也有正在建設的,如長沙的“天空城市”,據稱設計高度838米,比迪拜塔還要高10米,有望成為“世界第一高”。在各地爭相攀登“最高”“最大”的慾望刺激下,估計現有的紀錄還會很快被超越。
包括樓房在內,任何建築的最大價值是使用價值,而不應該是“全國最高”“亞洲第一”以及“世界最大”等虛幻名頭。如果實際需求確實需要建設得比較高,當然可以成為建高樓的理由,但如果只是為追求攀比效應,為了“第一”“最高”而刻意打造,建設者的虛榮庸俗就令人質疑;而且,超高建築越來越多的話,不論是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還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的影響,都令人擔憂。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早已否定了超高建築的價值,比如電梯造成的高額電能消耗、保養維修的高成本、對城市的遮天蔽日效應,特別是消防隱患(超出消防車水槍可及的高度),等等,因而很多國家早就開始控制建築高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發達國家進入“後高樓時代”後,我國“高樓時代”似乎剛剛興起,建設超高層建築、摩天大樓正成為一種“時髦”。
如果確有必要,有些建築建得高一些無可厚非,叫人擔心的是,“第一”“最高”所帶來的逐利衝動,建築高度一旦成為目的,其意義和價值必然會偏離本來的內涵。事實上,總有一些地方官員為求政績,好大喜功、追趕時尚,熱衷形象工程,這就更有必要警惕“第一”和“最高”的氾濫。具體到天津117大廈,近600米的高度也許是必要的,但對於“中國第一高”的概念,還是不宜渲染得好,以避免刺激其他地方“趕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