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數據不佳 根在國內需求不足

  • 發佈時間:2015-09-11 01:00: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譚浩俊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關總署公佈的今年前8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1-8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5.6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出口8.95萬億元,下降1.6%;進口6.72萬億元,下降14.6%;貿易順差2.23萬億元,擴大80.8%。在前8個月中,8月份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2萬億元,下降6.1%;進口8361億元,下降14.3%;貿易順差3680.3億元,擴大20.1%。

  很顯然,這又是一份令人擔憂的數據。雖然也呈現對美國和東盟出口保持增長、民營企業出口繼續維持正增長、廣東和江蘇等重點省份波動不大等有利因素,但總體上講,進出口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外貿進出口拉了穩增長後腿。

  而從前8個月進出口貿易的實際情況來看,進口又無疑成為難題中的難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國內需求嚴重不足,不僅量上無法保證,價格更是比以往有較大幅度下降。自然,進口貿易就不可能有明顯改觀。這其中,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降,是造成進口貿易數據不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應當説,在發達國家紛紛加速貿易再平衡、通過貨幣貶值搶灘出口市場、人口老齡化和居民收入增長放緩造成購買力下降的大背景下,出口貿易能夠維持目前水準,且保持美國、東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出口增長,已經相當不容易。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的加快,出口貿易還將進一步回升。真正令人擔心的,還是進口貿易,亦即國內需求何時才能對貿易進口産生有效的拉動作用。

  毫無疑問,進一步加大穩增長力度,出臺更加有效的穩增長措施,是擴大國內需求、提升需求水準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因為,從當前經濟的實際情況來看,單純依靠經濟的內生動力,已經很難對需求産生有效拉動。特別是生産性需求,更是到了嚴重“飽和”狀態,多數企業只能維持去庫存,而無法增加新的産能、增加新的投入。自然,也就不可能對需求産生拉動作用。

  這也意味著,面對日益嚴峻的需求矛盾,必須通過政策的強力刺激和有效拉升,衝出一條新的需求之路。而從眼下的情況來看,只有通過投資才能取得需求的新突破口。即便投資有可能會對未來經濟發展産生不利影響,甚至影響經濟結構調整,但出於穩增長,也必須一試。需要把握好的是,投資措施一定要盡可能地與經濟結構調整相契合,盡可能地從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方面入手,而絕不能再套用過去的政府性投資、房地産開發等。同時,要通過投資,與去産能化緊密結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大投資力度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地方政府利用擴大負債來穩增長的做法。只有這樣,投資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才會減少。

  當然,通過發展第三産業、提高旅遊業發展水準、改善金融服務環境等,對提升國內需求水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這些方面的需求能夠提升,也會對整個需求産生積極的拉動作用,形成良性互動效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