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哈佛,靠功課更靠人緣
- 發佈時間:2015-09-09 08:30:55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小留學生菜鳥怎樣贏得尊重
在國內初中一畢業,我便來到美國,開始了小留學生生涯。
初到美國就是一隻小菜鳥
剛到美國時,我在一所寄宿高中讀書。那是一所在山上的學校,環境優美但是有些偏遠。從學校開車到最近的商店也需要20分鐘,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它和我曾經想像的美國高中是完全不一樣的。學校嚴苛的管理制度,沒有讓我感受到“美式自由”,食堂提供的飯菜經常就是很硬的墨西哥玉米餅。
因為語言障礙和完全不同的課程體系,我只能失望又吃力地對付著課業。雖然我的個性偏外向,但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還是無法很好地融入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當中,這一切的一切讓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失落和茫然。
第一個學期結束,我拿了6個B。我一度非常焦慮和消沉,直到有一次考試,我發現身邊的美國同學竟然在偷瞄我的試卷時,我的心境才有了改變。其實我並不介意他偷瞄我的試卷,我只是驚詫于這個平時語言好、體育好,在社團也是風雲人物甚至還模倣和嘲笑過我的美國同學現在竟然也要看我的卷子!頓時,我找回了自信。
中國學生是一群被寵壞的孩子?
在寄宿高中時的生活非常有規律,但是我並不喜歡這種時間被強制分配的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於是10年級的時候我轉學到了一個位於市區的走讀高中。
我曾經問過美國同學,在他們眼中,我們這些中國同學是什麼樣的。他們多半覺得我們都是些Spoiled kids——就是被寵壞的孩子,不樂於和美國當地的學生交流,也不嘗試多了解美國的社會文化,雖然也有成績很棒的中國學生,不過還是讓人感覺他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融入美國學校主流圈子
在課業方面,有老師建議我上AP課——就是大學預修課程。由於中國學生在數學、物理、化學類理科科目有優勢,在選課時,這類科目是很受中國學生歡迎的。而為了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我有意識地選了美國歷史、政治這些美國學生愛選的課。儘管這對我來説是一個挑戰,但是通過努力,我有了更多接觸美國學生和美國文化的機會。
在課外活動方面,老師建議我去參加辯論賽。我一開始也有些膽怯,覺得怎麼可能做得好呢?以我對自己的評估,我參加中文辯論賽都有難度,更何況用英文。不過,我還是選擇去接受這個更大的挑戰。為了準備好辯論,我每個月都要讀將近2000頁的人文社科和歷史資料,而辯論的題目涵蓋了從“核武器問題”到“美國國家安全局是否應該對民眾實施監控”這類枯燥而晦澀難懂的題材。
雖然我每天都非常忙,但是感覺很踏實。由於課堂裏外接觸的大多是美國同學,我和他們之間的交往、交流、溝通越來越順暢,越來越真誠。而美國同學一旦開始了解我了,對我也很友善,改變了以前的偏見,對我越來越尊重。同時,他們對中國文化也充滿了好奇,喜歡和我們交往。所以,只要有意願、有意識地去認識、尊重和參與美國當地的社會和文化,最終我們是可以融入當地並且做得遊刃有餘的。(文/劉宇民 原載《中國青年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