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型科企貸款定價“田忌賽馬”
- 發佈時間:2015-09-09 05:29:26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楊群)上海秀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毛總沒想到,企業成立僅一年多,産品剛具雛形,還未實現銷售,最近僅憑專利技術,就從上海銀行獲得200萬元人民幣貸款,當前貸款利率還低於行業水準。
為何總被視作銀行“絕緣體”的初創型科技企業,這次可以從銀行借到錢?據了解,發揮作用的是一種“遠期共營利息”。這是上海銀行在人民銀行支援下,在滬上率先試點的第一批“成長型小企業遠期共營利率業務”。
銀行不願輕易伸橄欖枝
初創型科技企業“第一公里”的路最難走。起步伊始,最缺資金,也最難獲得資金。成立於2013年10月、註冊資金僅100萬元的秀品科技公司,就徘徊在“第一公里”上。企業成立後全力開發自然圖像識別和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用於室內定位導航的移動應用産品。技術實力強,産品市場遠景好,但起步卻泥濘纏腳——距離實現營收尚待時日,自有資金已消耗殆盡,不得不四處融資。然而,企業一沒成熟産品、二沒銷售收入、三沒實物資産可以擔保,被大多數銀行甚至民間融資機構拒之門外。
銀行不願輕易向初創科技企業伸橄欖枝,主要是出於放貸成本(也就是貸款利率)與銀行所承擔的風險不匹配。企業的高風險期匹配高利率,低風險期配以低利率,是商業銀行貸款的市場規律和風控要求。
最後放棄之前,秀品科技公司意外贏得上海銀行浦東科技支行的授信審批。在考量公司創始人團隊、行業前景、商業模式和市場壁壘等因素的基礎上,該行在該筆貸款中主動承擔一定的風險敞口,承諾追加公司部分免擔保授信額度以作備用。不過,銀行提出一個特殊的要求:雙方需要在貸款合同中約定,若公司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引進新一輪股權投資,則須向上海銀行浦東科技支行額外支付一筆“遠期利息”。
風險與利息巧妙“錯配”
上海銀行浦東科技支行負責人介紹,今年初,央行倡導商業銀行試點科技金融利率定價方式創新,上海銀行在業內較快推出成長型小企業“遠期共營利率”業務模式。該模式的基本思路,就是針對科技型企業特點,在信貸週期結束時,最終確定貸款的實際使用利率。通過動態分享企業成長收益的業務模式,有望彌補銀行對輕資産成長型科技企業的信貸風險,達到銀行願意貸、企業放心貸的目的,實現銀行在科企“第一公里”中的作用。
具體操作上,上海銀行在貸款發放時,先收取相對較低的前期利息,等到企業基於貸款支援得到成長髮展,並滿足借款合同中雙方約定的觸發條件後,再收取延期支付的遠期利息。據介紹,這裡説的約定的觸發條件,包括財務類指標、債務類指標、股權類指標、業務類指標等多種條件,觸發時間一般為貸款本金存續期間及貸款本金歸還後1年以內。
這種銀行與科創企業之間全新的“第一公里”合作模式,類似古代“田忌賽馬”的智慧:通過“出場順序”的調換,讓風險與利息“錯配”一下,取得意想不到的轉敗為勝奇效。
上海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遠期共營利率”業務,是以整個成長週期來考慮,企業發展“低段”時雖然風險高,但給予低利率支援其衝過第一公里,“高段”時再反過來高利率補償前期的投入。
據悉,上海銀行“遠期共營利率”業務模式,定位為創立期至成長期的小微企業,包括科技類、四新企業,綠色經濟、文化創意類企業,並將重點支援具有核心智慧財産權的科技企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