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山古民居:民間建築化石
- 發佈時間:2015-09-09 00:31: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江安縣城出發,往東南車行18公里,就到達夕佳山古民居。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下,隱約可見深院高墻,飛檐黛瓦。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夕佳山民居,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佔地1萬多平方米,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築活化石”、“傳統文化的大寶庫”、“天然鷺鳥公園”、“川南農耕文化的縮影”。經清、民國期間幾次較大的修葺,保存完整。《草莽英雄》、《傻兒師長》等30余部電影、電視劇、專題片曾先後在這裡取景、拍攝。
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遠山脈,北臨層層淺丘,有“千人拱手,萬山來朝”的氣勢。傳説,夕佳山古民居創建人黃應江在始建莊園時,請來風水先生看了地形後説,青龍、白虎、朱雀3個方位均氣勢宏大,唯宅後玄武太矮,建議在宅基後壘土造山,以壯玄武,或廣植樹木,可招吉祥。黃應江聽後採納了這一種建議,在宅後廣植楨楠。楠木成林之後,引來群群白鷺安營築巢,繁衍後代。每逢陽春三月,鷺鳥回歸,熱鬧非凡。傍晚,夕陽西照,千鳥歸林,一如陶淵明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的意境,“夕佳山”因而得名。
夕佳山民居由對稱的四合院組成,粉墻黛瓦,雕梁畫棟,彩繪飛金,富麗堂皇,四週有高墻環繞,四角設有碉樓。據介紹,民居共有房屋123間,縱深三進,大門、正廳、後廳依次置於一中軸線上,向左右兩邊展開,主次分明,開闔有序,組成一個個用途各異的四合院,整個佈局形如一隻展翅欲飛的仙鶴停在一個古瓶上,意為平(瓶)安鶴祥(翔)。
跨進石獅把守的大門,進入第一進院落,迎著前寬後窄的九級石階登堂入室,便是主人會見賓朋的前廳。穿過前廳,便進入第二院落,一塊“三鳳聯飛”的橫匾懸挂在後廳正門之上,據説黃氏家庭在清代有3名子弟同時考中秀才,地方賢達鐫此匾相贈。
後廳的左邊,依次展開的是工字廳、經堂、戲臺、中客廳、書房、琴房、學館及後花園、西花園(沁園)。各個廳堂依次級級上升,暗寓“步步高升”之意。右邊的院落,則是下客廳、小姐樓、餐廳、廚房、倉庫、工房等,係莊園的晚輩、傭人、佃戶等居住的地方,格調也要低些。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這樣的佈局反映了中華民族“左貴于右”的習尚,體現了嚴格的封建等級觀念。
穿過工字廳,轉過一道屏風,便是古戲臺,戲臺前的寬闊長廊,即是觀看席。上戲臺須登七級臺階,臺階的左右兩邊木欄上,有兩幅取自戲劇故事的木刻圖畫,均為大家熟悉的內容:一為《西廂記》,一為《白蛇傳》。戲臺通過一道圓門與後花園相通,坐在台下,可見園中有園,戲中有景。出圓門,過小橋,進入後花園,園內古榕參天,黃桷飄香,桃紅柳綠,曲徑通幽,別有洞天,書房、琴房便在園內。透過圓門和開窗墻,可見沁園小景,遙遠幽深,極富江南園林特色,園中一株參天古榕樹與一株高約10米的古棕樹相抱,樹根相連,暗寓“中(棕)庸(榕)之道”。
民居建築均飾以雕刻雕塑,描金繪彩,挂匾懸對,十分精美,富含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無論門窗、脊頂、斜撐、柱礎、墻飾,還是木刻、石雕,製作都極具匠心,手法細膩,具有深刻的寓意。
1988年,經省、市、縣編委批准,成立“四川省夕佳山民俗博物館”,截至目前已接待中外遊客150多萬人次,深受海內外遊人的青睞。2010年起,夕佳山古民居和國立劇專江安舊址一起獲得國家財政部批准,免費向遊人開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