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大交易所將引入指數熔斷機制

  • 發佈時間:2015-09-08 06:33:13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齊航

  靴子總要落地,只是落地的速度卻超出預期。

  昨日晚間,上交所公告發佈《關於就指數熔斷相關規定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通知披露,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擬在保留現有個股漲跌幅制度前提下,引入指數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指數熔斷的基準指數,擬設置5%、7%兩檔指數熔斷閾值,漲跌雙向熔斷。

  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監管層火線引入已經過西方成熟市場檢驗的熔斷機制,將為A股化解流動性危機提供又一利器,有利於緩釋股指的暴漲暴跌風險。而制度層面的完善和創新,更有助於市場信心的提振和恢復,同時減小政府干預的道德風險。

  熔斷機制提供“冷靜期”

  作為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熔斷機制首創于美國。1987年10月19日,紐約股票市場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天之內暴跌逾500點,跌幅達22.6%。驚天暴跌之後,美國推出熔斷機制,此後美國證券市場再未發生過如此慘烈的市場崩盤。

  根據“熔斷機制”,當標普指數在短時間內下跌幅度達到7%時,美國所有證券交易市場將暫停15分鐘。這樣的“熔斷”,等於為市場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冷靜期,避免短期內的恐慌性拋售引發流動性危機,讓大盤不至於猝然崩潰。

  “雖然都是避免市場暴漲暴跌的制度設計,熔斷機制和漲跌停板的作用還是有所不同。像6—7月的那輪暴跌主要是流動性危機,漲跌停板的設置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熔斷機制在化解流動性危機方面就有更好的效果。”浙江厚道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丁浚哲認為。

  雙向“熔斷”劍指過度投機

  根據上交所公告,中國版的“熔斷機制”是以滬深300指數作為熔斷的基準指數。監管層的主要考慮是,跨市場指數代表性更強,更能全面反映A股市場總體波動情況,而單市場指數主要反映特定市場的運作情況。而在跨市場指數中,目前A股投資者比較熟悉的跨市場指數包括滬深300指數(成份股以大中型市值股票為主)和中證500指數(成份股以中小型市值股票為主)。滬深300指數的市值覆蓋率、跟蹤指數産品的數量和規模都大於中證500指數,因此在反映市場波動時更具代表性。

  同時,監管層擬設置5%、7%兩檔指數熔斷閾值,漲跌都熔斷,日內各檔熔斷最多只觸發1次。5%作為第一檔閾值,意圖兼顧設置冷靜期和保持正常交易的雙重需要,觸發5%熔斷閾值時暫停交易30分鐘;觸發7%的情況雖然較少,但出於防範重大異常情況的需要,因而一併考慮。

  引人關注的是,中國版的熔斷機制將是“雙向熔斷”,監管層力圖借此抑制過度交易,控制市場波動。

  制度完善提振市場信心

  在丁浚哲看來,熔斷機制是一種已經在海外成熟市場得到驗證的制度設計。海外成熟市場是機構主導,而中國A股當前仍然是散戶主導,散戶的投機傾向和非理性情緒,更容易導致股指的暴漲暴跌。就此而言,其實A股非常需要熔斷機制,來平抑股指的超預期波動。

  “特別是A股在引入衍生品交易、杠桿工具之後,流動性危機發生的可能性遠超以往,更需要制度層面的完善加以應對。監管層能借鑒成熟市場經驗,迅速推出熔斷機制,釋放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有利於市場信心的提振。相比政府直接干預市場,道德風險也會更小。”丁浚哲認為。

  不過亦有市場觀察者對推出熔斷機制有所保留。比如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即評價認為,熔斷機制下,市場價格不能及時反映交易者的交易意願,容易導致價格扭曲和有效性下降。價格扭曲會帶來價格波動,價格波動會加劇市場波動,不到萬不得已之時,不應引入這項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