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俄羅斯能否“王者歸來”

  • 發佈時間:2015-09-07 15:30: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高超  責任編輯:羅伯特

  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奧列什金9月1日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西方制裁對俄經濟影響最嚴重的時刻已經過去,今年7月份俄國內生産總值出現0.1%的正增長。

  奧列什金還給出了俄羅斯經濟將企穩的其他理由,包括:隨著俄羅斯需要償還的外債逐漸減少,從俄羅斯外流的資本規模將縮小,這將緩解俄國內金融市場面臨的壓力並降低融資成本;俄羅斯公司已度過被迫減少或者出售不良資産的艱難時刻,這將使公司投資重新出現增長。

  在西方制裁和國際油價走低的壓力之下,俄羅斯經濟正在遭遇困難。統計顯示,今年前7個月,俄羅斯經濟同比下滑3.6%。如今,雖然有經濟官員宣稱最嚴重的時刻已經過去,但對於俄羅斯經濟而言,要實現真正的“王者歸來”,仍面臨不少難題。

  首先,國際油價是一個難以回避的問題。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劇烈下跌,這給俄羅斯經濟造成了巨大壓力。在此之前,能源出口額佔俄羅斯出口總額的60%,佔俄羅斯國內生産總值的1/3,油價走低將重創其財政支出計劃。俄羅斯政府2015年的預算是基於對布倫特原油均價為50美元/桶的預估,但目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跌破50美元/桶的關口。

  雖然奧列什金認為7月經濟出現正增長是因為俄羅斯已適應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維持在每桶50~60美元的低水準,但他也承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新一輪下跌可能影響俄經濟持續恢復增長,到今年年底前俄經濟都可能維持零增長。這説明,俄羅斯仍對國際油價的繼續下跌表示擔憂。

  不幸的是,國際油價的走勢很可能朝著俄羅斯不願看到的方向發展。一方面,國際經濟復蘇的勢頭緩慢,特別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需求減少,使國際油價缺乏反彈的動力;另一方面,伊朗核協議的達成使伊朗石油出口得以增加,從而導致國際石油供給增加,進一步給油價施壓。因此,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將繼續受到低油價的拖累,對其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其次,俄羅斯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活力不足。

  受到蘇聯時期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俄羅斯經濟長期存在一個問題:由寡頭掌控的大型國企和集團公司與中小型民營企業經濟發展不平衡。而中小企業恰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有統計顯示,在歐洲國家,作為經濟發展動力源泉的中小企業對各國國內生産總值的平均貢獻率能達到40%,但在俄羅斯只有15%。

  事實上,俄羅斯也曾經對此進行改革,不僅出臺法律法規,給予中小企業更為公平的發展環境,同時還出臺不少扶持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後,俄羅斯更是提出吸收私人資本到國有部門,並將推動大型國有戰略型企業走向市場化,將吸引外部投資、激發中小企業活力等內容列為政府工作重點。

  然而,幾年下來,俄羅斯的中小企業並沒有取得長足的發展。有統計顯示,2008年~2012年,俄羅斯的私營部門減少了30萬個工作崗位,同期國有部門增加了110萬名員工。目前,俄羅斯的中小型企業仍然大多集中于投資規模較小、能快速得到收益的貿易和餐飲服務行業,而在製造、建築、運輸、通信等行業,鮮有成功的私人創業項目。

  最後,俄羅斯“東進”策略效果並不明顯。

  受西方制裁的影響,俄羅斯這只“雙頭鷹”不得不把更多目光投向東方。可近年來,俄羅斯的“東進”策略所産生的實際效果遠沒有計劃的“漂亮”。雖然俄羅斯多次強調重視與亞太國家的經濟合作,但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忽視歐洲,畢竟歐洲與俄羅斯的經濟聯繫更為密切,而歐洲市場的消費能力也是俄羅斯不可能忽視的,來自歐洲的技術與資金更是俄羅斯期待的。

  另一方面,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基礎和投資環境都相對較差,這使俄羅斯的遠東開發計劃進展緩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與東北亞地區和國家的合作。

  此外,俄羅斯與東北亞國家的關係也使俄羅斯的“東進”策略推動得較為艱難。在遠東地區,俄羅斯與日本在島嶼主權上存在爭端,再加上日本跟隨美國對俄進行制裁,這使俄日經濟合作基本停滯;而在中亞地區,俄羅斯一直是以“大哥”自居,同時中亞國家經濟結構較為單一,彼此的發展方式相似,互補性不強;在東北亞地區,與俄羅斯合作最為密切的只有中國,而中俄合作的幾個大項目也集中于能源領域。如此看來,俄羅斯“向東看”的眼界還需更廣,眼光也要更精準,才有望為俄經濟帶來更多推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