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田徑鳥巢中“起飛”

  • 發佈時間:2015-09-06 08:29:35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錦賽收官

  ■特約記者 程喆

  在本屆田徑世界錦標賽賽場上,劉翔、王軍霞、白雪這些中國田徑各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坐上了解説席,觀眾一度擔心目前田徑選手的實力要比他們遜色很多,但中國選手在鳥巢的表現讓人驚喜。不論是在非傳統項目上的突破,還是在傳統項目上“厚度”的積累,都讓人看到了中國田徑實力正在增強。

  優劣勢項目並存

  中國選手在本屆田徑世界錦標賽賽場上的表現讓人驚喜,1金7銀1銅的獎牌總數排名世界第4,這是中國田徑隊22年來在世界大賽上的最佳戰績。短跨跳項目一向是中國隊的弱勢項目,但在本屆世錦賽上,中國在短跨跳項目上表現優異:8月23日,蘇炳添成為第一個跑進100米決賽的黃種人;8月29日,接力小夥子們拿下了4×100米接力銀牌。

  中國隊在投擲項目上的表現依舊穩定,本屆世錦賽共獲得3枚銀牌。另外,中國在男子跳高、男子跳遠、女子鉛球、女子鏈球、女子標槍和競走上都具有很強的實力。

  但從本屆比賽的中長跑項目來看,此前作為中國隊的“拳頭項目”,近幾屆世錦賽已少見中國運動員的蹤影,也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像王軍霞這樣的選手了。中國隊賽前的目標是獲得1枚~2枚金牌,基本上都集中在男女20公里競走上。儘管由於戰術失誤,中國隊在競走項目上只獲得了1金2銀,但優勢仍在。

  相比之下,中國隊在女子中長跑項目上已優勢盡失。在本屆世錦賽女子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項目上,均無中國隊選手參加。實際上,從2009年柏林世錦賽後,中國女子中長跑項目就停滯不前。此次作為解説嘉賓的王軍霞也很尷尬,“紀錄還是我打破的,但已經沒有中國運動員參賽了”。王軍霞在感慨中帶著一抹無奈。她甚至打趣,“這情景弄得我都想去參賽了”。

  後備人才梯隊成形

  2009年柏林田徑世錦賽,中國的奪金點是白雪的女子馬拉松;2011年的大邱世錦賽,則換成了李艷鳳的女子鐵餅;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我們除了反覆念叨著劉翔以及變數極大的110米欄項目外,還能念叨誰?

  這表明,田徑項目缺少集群作戰的奪金底蘊,往往還是簡單地押寶于某一個人。

  在本屆世錦賽上,中國的男、女運動員分別貢獻了4枚和5枚獎牌;而從大項來説,不管是長距離、短跨、短跑,還是田賽、徑賽,中國選手都呈現出一種均衡的態勢。28歲的劉虹和22歲的呂秀芝包攬了女子20公里競走冠亞軍。兩人合適的年齡差顯示了中國隊在這一項目上的梯隊優勢。

  在跳遠項目上,中國選手3人集體殺入男子跳遠決賽,最終分別排名第3、第4、第5名。目前,中國隊能跳出8米10以上的有六七人,集團優勢初顯。在田管中心副主任馮樹勇當教練的時候,手下隊員多次在奧運會、世錦賽上進入前8名。可以説,這次男子跳遠項目的集體爆發是以深厚的基礎為保障的。

  據稱,中國田協4年前進行的後備人才梯隊建設至今已形成規模,全國有130多個田徑單項後備人才基地、12支常設國少隊,並成立了田徑業餘訓練大聯盟。

  告別“一個人的精彩”

  如果給近10來年的中國田徑貼個標簽,可以稱為“劉翔時代”和“無翔時代”。劉翔自2003年在巴黎世錦賽上奪銅的10年來,一直是中國田徑的標桿人物。有劉翔,就有轉播和觀眾。在劉翔最輝煌的那幾年,“飛人”幾乎“遮罩”了所有其他中國田徑選手。

  在過度關注一個人的情況下,中國田徑逐漸越走越窄。事實證明,僅憑劉翔一個人並不能帶動中國田徑的整體發展。從劉翔天下無敵到兩次受傷,中國田徑也坐上了從峰值到谷底的“過山車”。

  從比賽結果來看,除了到手的獎牌外,還能看到,中國田徑在告別了一個人的精彩後,非但沒有崩盤,反而開始觸底反彈,一批新人逐漸填補了劉翔的空白,讓中國媒體和民眾有了其他可以關注的對象。

  此次世錦賽更大的意義甚至超越了取得參賽成績的意義,那就是通過世錦賽,田徑在中國得到了更廣泛的宣傳和普及。賽事組委會數據統計顯示,北京田徑世錦賽共9天賽程,日場上座率為77%,夜場達到了98%,上座率非常高。這必將進一步推動田徑運動和田徑文化的普及,尤其是在青少年和校園群體中的普及。“牙買加閃電”博爾特屢次奪冠後,牙買加上下短跑氛圍濃厚。這樣的事例已經告訴我們,當一項體育項目能在全國掀起高潮,帶動全民參與時,還怕找不到下一個好苗子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