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援”互助解憂 旺季保障不愁

  • 發佈時間:2015-09-06 08:29:22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建峰 通訊員 龔玥

  每年夏天,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都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自進入盛夏以來,呼倫貝爾機場的航班起降進入了飛速增長時期。而淡旺季客流的巨大反差也將一個管理難題擺在了呼倫貝爾機場公司管理者的面前。

  困難激發創新動力

  7月初,呼倫貝爾機場客流量開始猛增,達到每天12000人次以上。據呼倫貝爾機場公司市場部人員預測,7月~8月,呼倫貝爾機場將保障進出港旅客80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突破1.8萬人次。而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裏,機場的平均客流僅為3000人次。

  呼倫貝爾機場既不能按照旺季保障需求招聘人員,又很難以不到300人的力量保障如此大的客流量進出港。對這個問題,呼倫貝爾機場公司總經理張軍介紹,今年的旺季保障,人員壓力小了很多。憑藉人力資源的創新,機場今年的保障力量增加了近50%。

  2015年,通過人力資源合作,有126人從全國各地,馳援海拉爾機場保障,值機、配載、安檢、特車駕駛、問詢、貴賓服務……幾乎在每個一線保障崗位上,都有前來支援的身影。張軍説:“雖然我們的旺季只有兩個月。但這段時間客流量接近全年總量的一半。人員不足是我們這些年發展中面臨的最大考驗,人力資源交流合作讓我們找到了解決這個難題的鑰匙。”

  人力資源合作始於2013年。當年利用南北機場旺季不同的特點,呼倫貝爾機場與騰衝機場合作,互派10余名安檢、地服人員支援旺季保障。7月、8月騰衝機場員工來到海拉爾機場,10月海拉爾機場員工到達騰衝。“合作讓兩座機場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不僅減小了員工的工作壓力,更重要的是為機場的運作安全加了一把勁兒。”張軍説。

  創新中的安全管理

  呼倫貝爾機場公司黨委書記胡春介紹,人力資源合作至今,確保多地區、多單位、多崗位人員配合下的運作安全,始終是機場公司管理者關注的頭等大事。從原來騰衝機場的10多人,到現在超百人,安全管理要上一個臺階。2015年,除海口機場、重慶機場、貴州機場、騰衝機場、呼倫貝爾市公安局、民航院校等單位派出的“外援”外,內蒙古機場集團下屬的9座機場和部門也有45名“內援”加入了海拉爾機場旺季保障中。

  在提出人員需求時,機場公司確保到其他機場重點崗位幫助工作的人員,均取得了相應的崗位資質認證。在正式進入崗位工作前,機場公司組織前來支援的兄弟單位人員進行一週短期培訓和崗位參觀交流,使他們全面了解機場的保障流程和相關規章制度。今年,呼倫貝爾機場公司專門出臺了《呼倫貝爾機場公司短期工作人員安全管理辦法》,分別制定了安全管理方案,進一步加強旺季的安全管理。

  除此之外,機場公司各部門每週的運作協調會都安排前來支援的領隊參加,確保工作資訊得到有效溝通。

  據呼倫貝爾機場航空安保部經理李曉勇介紹,為了縮短業務磨合期,前來支援的人員被儘量安排在一起工作。來自騰衝機場安檢站的人員,就被安排單獨負責一個安檢通道。“我們在騰衝就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間有了默契。在這兒工作,只是工作地點換了而已,工作效率和應對突發情況的水準並沒有下降。”騰衝機場安檢站站長余一飛説。

  實踐推動創新

  呼倫貝爾機場的管理者認為,未來人力資源合作的前景還十分廣闊。呼倫貝爾機場公司將在支援人員的崗前培訓、在崗業務交流、工資待遇發放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促進人力資源合作更加規範。

  據內蒙古機場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王琰介紹,海拉爾機場是內蒙古機場集團旗下最典型的旅遊支線機場。在人員配置上,內蒙古機場集團已經給予了超編制的考慮,但這仍不能滿足需求。針對這一情況,在繼續深化南北機場合作的基礎上,內蒙古機場集團正在籌劃人力資源管理進一步創新:建立內部的勞動力市場,通過內部各成員機場的人力資源統一調配,舉全集團之力解決旺季用工需求特別大的機場的困難。

  “機場企業的利潤值普遍偏低,如何提高人員使用效率,一直是內蒙古機場集團管理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建立內部的勞動力市場後,我們要在集團內部實現人員市場化流動,發揮人力資源更大的作用,提高經營品質,以適應民航企業發展新常態,確保運作安全,並提高經營效益。”內蒙古機場集團總經理邱蘊琦説。

  作為支線機場,海拉爾機場的經驗具有典型意義。全國支線機場許多都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的經驗不妨作為全國同類機場的有益參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