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微米級實驗裝置可觀察並控制量子運動

  • 發佈時間:2015-09-01 01:30: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常麗君)一個由美、韓、德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能觀察並控制較大物體的量子運動。研究人員指出,如果這種技術能進一步放大,有望用來尋找時空構造中的漣漪——引力波。

  在日常生活中,物體可以靜止下來;而在量子世界,沒有東西能真正靜止。該研究負責人、加州理工學院物理與應用物理學教授基思·施瓦伯説:“過去兩年中,我們掌握了通過製冷讓微米級的小物體靜止的方法,讓它們回到量子基態。但我們知道,即使在量子基態,仍有很小的振幅波動,或叫作‘噪聲’。”

  理論上,量子噪聲是所有物體固有的一種運動,不會消失。研究團隊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稱,他們設計了一種微米大小的裝置,由柔性鋁片及其面上的一層硅基質構成,當硅鋁片以每秒350萬次的頻率振動時,就會與超導電路接通。利用該裝置能夠觀察到量子噪聲並控制它。按照經典力學法則,如果冷卻到基態,這種振動結構會完全靜止,但實驗顯示並非如此。當他們把彈性鋁片冷卻到基態時,仍有剩餘能量,即量子噪聲。

  施瓦伯説:“量子力學精確解釋了電子行為,我們把量子物理學用到較大事物上,就能在光學顯微鏡下看見它,我們觀察的不是一個而是幾萬億個原子的量子效應。”

  由於存在量子噪聲,它就對精確測量一個物體的位置設置了基本限制,但這種限制並非不可逾越。施瓦伯解釋説:“描述噪聲或運動的主要有兩個變數。我們證明了確實能讓其中一個變數的波動更小,但代價是讓另一個變數的波動更大,即所謂的量子壓縮態。我們在一個地方壓縮了噪聲,由於擠壓,更多噪聲轉到其他地方,至於轉到了哪兒,無法測量,也無關緊要。”

  未來這種控制量子噪聲的能力或可用於提高有關檢測的精度,如鐳射干涉測量引力波觀測站(LIGO),以尋找引力波。施瓦伯説:“此項研究的目的是在更大尺度上探測量子機制,希望將來能探測到引力波。”

  總編輯圈點

  在大眾的理解中,量子運動是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貌似相距甚遠。然而,科學家已經開始觀察並研究較大物體的量子運動,以期對時空構造的成分——引力波能有更深的了解。只是這一步,或許沒那麼容易:固有存在的量子噪聲將限制這種觀測。回顧科學的發展,對未知世界的每一次挖掘,都伴隨著努力,阻撓,突破與發現的往復迴圈,但在這迴圈中的不時出現的希望曙光,帶給了科學以及世界新的發展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