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生銀行研究院:推動製造業發展需從改善供給開始

  • 發佈時間:2015-08-31 16:0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8月31日消息(記者馬文靜)“未來,中國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本錢在於製造業,而製造業發展週期長,收效慢,需要穩定的資金,這就要求中國要平衡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重,防止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對産業資本的衝擊。”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製造業是中國參與世界經濟競爭的本錢

  近日,民生銀行研究院發佈了題為《德國經濟金融發展模式啟示及借鑒》的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德在社會價值理念和經濟模式上都具有較多共同點,如都注重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的結合,都有比較發達的製造業以及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等,這使得中國借鑒德國經濟模式具有了一定基礎。該報告稱,德國製造業立國的方針使其打下良好的實體經濟基礎,製造業的發展也推動了出口快速增長,這為同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提供了經驗。“目前來看,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最有競爭力的就是製造業”,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説,他認為,德國對製造業的重視和對科技創新的鼓勵值得我國學習。

  新供給淘汰老供給 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談及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困境,黃劍輝向央廣網財經記者表示:“製造業的問題看起來是産能過剩,實際上是中高端製造業上不去”。他認為,製造業並非沒有需求,只是需求集中在高端製造業。中國只有以高品質、低能耗的新供給淘汰落後無效的産能,才能以新供給帶動新需求,實現中國製造業的大發展。

  改善金融供給 平衡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重

  黃劍輝認為,金融層面的改革也需要遵循“新供給淘汰老供給,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原則。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不在需求端,而是在供給端,“金融改革的核心還是在於改善供給”。在他看來,國內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困境主要由資金供需不匹配導致。實體經濟以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為主,資金供給端卻以國有控股銀行為主,這種錯配導致金融服務民營經濟的能力不足。因而,他建議未來金融改革的重點不應局限于利率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同時應該加快民營銀行建設,增加金融供給主體,以及完善現有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

  《德國經濟金融發展模式啟示及借鑒》的報告也指出,德國經濟金融發展的一大關鍵在於其審慎的金融體系保證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同時避免了風險累積。報告建議,中國要借鑒德國模式,需注意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平衡發展,要適度提高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中佔比,防止資本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對産業資本造成衝擊。

民生銀行(60001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