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 發佈時間:2015-08-31 02:31: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簡承淵

  8月29日,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解放軍歷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從田、研究員彭玉龍和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中央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秦利,共同解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敵後與正面兩個戰場奠定中國抗戰勝利的基礎

  張從田指出,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兩個戰場的戰略格局,奠定了中國持久抗戰並贏得最後勝利的基礎。

  張從田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族抗戰。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統一戰略目標下,國民黨軍擔負正面戰場的正規作戰,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擔負敵後戰場的遊擊戰爭,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策應的兩個戰場。這種特殊的戰爭形態,成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軍事上的成功體現。它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顯著特點。

  張從田強調,兩個戰場的形成,關鍵在於敵後戰場的開闢。全國抗戰爆發後,日軍展開戰略進攻,中國軍隊處於戰略防禦,正面戰場自然形成。中國共産黨實行戰略創新,領導人民軍隊大膽深入日軍佔領區,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開闢了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敵後抗日戰場,把敵人的後方變成抗日的前線。敵後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兩個戰場的戰略格局,奠定了中國持久抗戰並贏得最後勝利的基礎。

  張從田表示,不同的戰略指導,導致兩個戰場主次地位的變化。全國抗戰初期,正面戰場擔負著抗擊日軍戰略進攻的主要任務,起著主戰場的作用。但隨著戰爭的推延和日軍侵華政略策略的變化,國民黨當權者消極避戰的趨勢日益明顯,正面戰場的作用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發生了1944年的豫湘桂大潰敗,引起國內外輿論的譴責。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總方針,開展大規模的遊擊戰爭,有效抗擊了半數以上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的偽軍。敵後戰場逐漸上升為中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並成為對日反攻的戰略基地,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法西斯起決定性作用

  彭玉龍表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的代價也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彭玉龍認為,包括中國抗日戰爭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第一,中國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日本率先發動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點燃了世界法西斯對外侵略的第一把戰火。中國人民高舉反法西斯侵略的旗幟,奮起抵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第二,中國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以滅亡中國為目標的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展開全國抗戰,在世界東方首先開闢了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第三,中國始終抗擊和牽制著日軍陸軍主力,制約著日本的“北進”和“南進”,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後亞”大戰略的實施。中國還是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為同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鬥爭。第四,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併為創建聯合國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中國不但在世界東方率先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且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參與聯合國的創建,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為徹底打敗法西斯發揮了重要作用。”彭玉龍強調。

  中國共産黨一直戰鬥在最前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秦利表示,在這場偉大的民族抗日鬥爭中,中國積累了非常寶貴、豐富的經驗。關於這方面經驗,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歸納總結。第一,中國共産黨一直戰鬥在抗日的最前沿,它堅持抗戰、團結抗戰、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始終沒有動搖。中國共産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它是團結最廣大人民堅持抗戰的堅強的領導核心。第二,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艱難困苦的戰爭環境下,以血肉之軀築起了抗擊強敵、捍衛祖國的鋼鐵長城,這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有力支撐。第三,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全國各種力量都團結了起來,掀起了全民族抗日的怒潮,這是抗戰勝利的一個重要法寶。第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抗戰時期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顯示了巨大的力量。它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和鬥志,從而匯聚起了氣勢磅薄的抗戰力量,使得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比以前任何時期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更持久和更具戰鬥性。這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秦利強調,從經驗的角度理解,世界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以及人民,在面臨法西斯、面臨戰爭威脅的時候,能夠相互支援、相互援助,團結起來共同戰勝法西斯,取得二戰,取得抗戰的勝利,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