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隱患達標比例為84.5%
- 發佈時間:2015-08-30 11:21: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中國飲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隱患 達標比例為84.5%
“一個企業可以把一條江河全部污染,一座礦山可能挖斷一條水脈,一個工業園區可能威脅幾十萬人,甚至幾百萬人的水源地安全。部分企業排污明渠變為排污暗管,偽造或者篡改監測數據,異地傾倒廢水,躲避監管,和監管部門玩貓捉老鼠的遊戲。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治理方法,一些工業廢水處理成本高,難度大。如何採取針對性措施,進一步加強工業污染防治?”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全國人大常委會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張興凱委員提問。
8月27日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報告顯示,我國飲用水水源存在安全隱患,地下水水質形勢嚴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落實不夠到位,全國329個城市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的城市為278個,達標比例為84.5%。86個地級以上城市141個水源一級保護區、52個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未完成整治工作,且缺乏明確的考核制度和責任規定。
飲用水水源品質直接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水龍頭”,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發現,有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規範,已劃定的保護區記憶體在農田、住戶、公用設施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源的問題。有的水源地上游分佈著高風險污染行業,環境安全隱患較大。
在聯組會議現場應詢的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回答説,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佔整個廢水排放量將近三分之一,有200多億噸。工業污染主要集中在十大行業,包括造紙、焦化、印染等。
陳吉寧介紹説,近年來,在推動工業污染防治中環保部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重點行業治理,“十一五”以來修訂了49項行業排放標準,推動重點行業減排,推動技術改造。前4年總共實施了3700個造紙、印染等重點項目廢水深度處理、治理及回用工程。
二是推動化工行業園區化、集中化、專業化管理,專業性的工業園區外不得新建、擴建危險化學品項目,現有的危險化學品生産企業要逐步向工業園區集中,推動産業集約化、生態化,加強園區生態風險防控,統一應急救援。
三是加大執法處罰力度,特別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環保部制定了按日連續處罰等4個辦法,聯合公安部等部委發佈了移送行政拘留的暫行辦法。前7個月,全國範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總共348件,罰款數額達到2.82億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2065件,實施限産停産案件1347件,移送行政拘留927件,移送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863件。對提高新環保法的法律震懾、權威性起到了促進作用。
陳吉寧坦言,當前工業污染防治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工業結構産業佈局不合理,結構性污染特徵特別明顯,造紙、食品加工、化工、紡織等行業佔污染排放量一半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河沿江區域。比如成渝經濟區46%的化學工業佈局在岷江、沱江一帶,42%的化學工業沿長江幹流佈局。另外,工業園區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存在環境安全和健康風險隱患。
二是生産工藝技術水準和世界先進水準相比還有差距,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世界先進水準的2至3倍。同時監管能力不足,全國有6萬多名環境監察人員,要負責上百萬家工業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執法要求必須至少兩人同時到場,所以每人大概要負責幾十家企業,目前看人手嚴重不足,再加上企業自身的環境管理水準弱,工業污染監管上還存在薄弱環節。
陳吉寧説,下一步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加強重點行業污染防治,促進工業行業的轉型升級,2017年以前完成造紙、鋼鐵、印染、制藥、製革等行業的清潔化改造,水質未達標的地區,新建、改建、擴建上述項目必須實行主要污染物減量置換,其他地區實行等量置換。搬遷一批,是要有序推動或者依法關閉目前城市建成區內現有的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製造和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淘汰一批,是要完善淘汰落後的生産技術、工藝、産品和設備目錄,制定分年度實施的淘汰落後産能方案,完不成淘汰任務的地區也將實行暫停審批核準相關行業的建設項目。
第二,加強工業園區污染防治。推動企業入園,涉及重金屬的項目必須進入工業園,園外的也要逐步搬遷到工業園區,新改擴建項目要明確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來源,不允許用“零排放、零污染”等任何名義為企業入園開綠燈。另外,集中治理園區的污染,推動園區土地集中化、廢物交換利用、水迴圈使用、共用基礎設施,使它們達標排放,2017年年底前工業聚集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逾期沒有完成的一律實行環評限批,取消園區資格。
第三,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依法核發許可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的試點地區的核發工作,2017年年底前完成全國核發工作。通過排污許可證推動網路化和精細化的管理,全面收集摸清工業排污資訊,建設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資訊平臺,分流域、分區域、分行業地對污染物排放實行排污許可證網路化、資訊化管理。加強環境監管執法,逐一排查工業企業的排污情況,對企業實行黃牌警示和紅牌關停。2016年起定期公佈環保紅牌和黃牌的企業名單,禁止無證排放和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放,同時要推進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門建立資訊共用、聯席會議、聯合督辦機制。還要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履行環保職責進行督查,今年對30%的地級市督查,3年督查完。根據督查結果,採取約談、掛牌督辦、區域限批、行政處罰和移交移送等辦法落實地方政府的責任。
第四,強化環境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定期抽查排污單位達標情況,結果向社會公佈,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表示,目前工業和資訊化部正在完善支援政策,積極推動重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去年,工信部和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開始佈置在城市人口稠密區,進行危險化工企業搬遷改造。一年多的工作中,有的地方不是很積極。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發生後,各個省紛紛報來了需要搬遷改造的具體項目計劃。初步匯總後發現,全國有約1000個化工企業需要搬遷改造,總的搬遷費用大概為4000億元。下一步,將採取地方政府、企業解決一部分,中央政府給予一些必要支援的措施。特別是針對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推動搬遷改造,解決企業轉型升級,減少污染排放。(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