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穿行廣州老西關

  • 發佈時間:2015-08-30 06:38: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陜北有“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之説,老廣州也有相似的民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是説東山的官家子弟瀟灑洋氣,西關人家的閨女賢淑知禮,商資聰慧,道出了西關是老廣州的商業圈這個地理位置。是的,以往西關這一帶河涌交錯,人口聚居,店舖稠密,隨著時光的推移,許多舊物舊景已漸行漸遠,甚至銷聲匿跡,但仔細尋來,仍能耳聞目睹些老廣州的點滴痕跡:趟櫳門、艇仔粥、騎樓……

  在西關街巷裏兜兜轉轉,想找老房子的趟櫳門,尋回舊日記憶。這種門清代始傳,古色古香,四五十年前還俯拾皆是,經濟殷實的人家,門分三道,第一道是起裝飾作用的半高屏風門,第二道是裝到府框,中間用十余根拳頭粗的圓木等距離作橫架的趟櫳門,透風入光,不遮視線,左右拉動門可開閉,第三道是實實的板門,都是清一色的烏暗色調。條件差一些的人家,僅僅安一道透氣通風的趟櫳門即可。嶺南氣候濕熱,從前沒有電扇空調,夜晚拉上趟櫳門,在室內睡地鋪,可見門外街巷的動靜,給家家戶戶帶來絲絲涼意。當然,這種門防盜功能相對弱,可見那時民風純樸。轉了一大圈,老屋仍在,屋門更變,全由金屬製作的防盜門取代,關得嚴嚴實實的。好半天,只見一個文化服務部裝著趟櫳門,雖是半新,不是舊物,到底延續著西關的符號。

  無車時期的西關,船是重要的代步工具,艇仔粥等小吃應運而生。一鍋白粥,加些魚蝦、花生、蔥姜等佐料生滾而成,在珠江畔、荔灣河的小舟上叫賣,物美價廉。現今交通發達,水路萎縮,小船上賣艇仔粥的舊景不復存在,但看過西關乃至廣州的大小食店,艇仔粥棄水上岸,遍地生根,甚至連一些五星級酒店都在經營,只不過製作更精細,另加瘦肉、乾貝、浮皮絲、碎油條、海蜇等佐料,推陳出新,説明艇仔粥等一類老西關食品,經過市場百年的檢驗,極具生命力。

  西關有一條長長的老街,不同的路段卻有各自的路名。第十甫路一段兩旁的騎樓下,懸挂著多家廣州飲食老字號的牌匾,像“陶陶居”,為康有為題寫;“蓮香樓”餅家,始創于一八八九年;開業略短的“趣香”,也有七十七年的店史。有一家“十月初五”餅家也置身這裡,問店員何時開業的,她説,來這裡沒幾年,但“十月初五”在澳門是老字號,澳門有多久,“十月初五”就有多久,語氣透著自豪,説明西關的繁華離不了敞開胸懷,海納百川。往東行的下九路段,與文昌南路口交界的“廣州酒家”,稱為“食在廣州第一家”,今年恰好創立八十週年,裏面樓亭水榭,花木蔥蘢。與之相鄰的“皇上皇”,業已七十五載,除了經營傳統的臘肉臘腸,還挂滿了頭抽切片腸、鴨潤腸、鮑魚腸、鴨肝臘腸、臘鯇魚扣等多種新品,色澤鮮亮,琳瑯滿目。

  這些老字號有個共同特點:兼營餐飲、糕點。樓上餐廳食客盈門,晚到的客人要耐心等位,樓下則擺滿了各款精緻的點心或臘味,像西關雞仔餅、老婆餅、馬蹄糕、皮蛋酥、南乳酥等數不勝數,誘人食欲。臨近中秋節,月餅自然是少不了的,“陶陶居”、“蓮香樓”、“廣州酒家”的月餅久負盛名,近年也涌現一些後起之秀,顧客熙熙攘攘,流連忘返,選購心儀的月餅,整條街飄著淡淡的香甜氣味,籠罩在節日的喜慶之中。有這麼多好吃的,昔日的西關小姐可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必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哪肯放過這些美食呀。“喂食”(粵語:嘴饞之意)的她們,頭戴白蘭花,腳蹬木屐,篤篤篤,走街串巷嘴不閒,直吃得生意經觸類旁通,直逛得老西關聲名鵲起,久盛不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