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轉捩點
- 發佈時間:2015-08-29 02:29:5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高文
8月28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行首場記者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汪朝光和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李學通在記者會上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覺醒的不朽豐碑
李培林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奴役、掠奪的正義的自衛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日本在對中國發動的全面侵略戰爭中,殘殺中國民眾,掠奪中國資財,摧殘中國文化。因此,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具有無可置疑的正義性。
李培林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覺醒、全民團結、一致抗戰的不朽豐碑。日本的對華侵略,激起中國人民和全體中華兒女的無比義憤。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展現了空前的民族團結,全民一致,同仇敵愾,抵抗侵略,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罪惡圖謀。
李培林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捩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獲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由此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淩壓迫的屈辱地位。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基本廢除了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收復了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東北和台灣,重新確立了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成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中國共産黨對中國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貢獻是肯定的
在回應“大閱兵邀請部分國民黨老兵受閱”的相關問題時,汪朝光表示,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有過合作的共識,也有過分裂和內戰的歷史,但是面對外敵入侵,兩黨能夠團結一致,堅定抵抗外來侵略。中國共産黨對中國國民黨在抗戰中的貢獻是肯定的,尤其對抗戰中犧牲的戰士一直是肯定的。
汪朝光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0年就開始公佈抗戰先烈的名冊和名錄,最近一段時間,更有集中大規模的公佈,其中有很多國民黨當年犧牲的戰士。從這一點來觀察國共兩黨的合作和一致對外,確實對這場抗戰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參加過抗戰的老兵,黨和國家比較關心,比如給他們發放補貼,對生活在鄉間的老兵給予關懷。同時,也有很多民間的愛心人士對他們給予各種各樣的幫助。
閱兵是對抗戰勝利的紀念
針對有日本媒體提問,中國為何要在9月3號這一天舉行大閱兵,汪朝光説,其實閱兵活動並不是從中國開始的,世界各國都有各種各樣的閱兵活動,尤其是在戰爭勝利的紀念日。比如法國每年7·14的國慶也有閱兵,前蘇聯或者後來的俄羅斯在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的時候也有閱兵。中國舉行閱兵儀式顯示了我們對維護世界和平、正義、人道、公道的決心。
汪朝光説,中國人民始終在紀念這場戰爭,在懷念當年為國捐軀的犧牲者,在維護世界和平。從1945年以後,每逢“五”或者中國一般通常所謂的“逢五”或者“逢十”,都有各種紀念活動。中國舉行閱兵儀式是展示維護世界和平正義的決心,也是對先人犧牲的一種紀念。
應從不同角度理解抗戰的局部性和全面性
針對如何理解局部抗戰與全面抗戰的關係,李學通表示,日本是近代以來對中國侵略時間最長、傷害最嚴重的國家。日本大規模的侵略是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我們現在稱之為局部抗戰,實際上中國人民已經開始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戰爭。但是由於當時歷史的條件和環境,抗日戰爭局限在東北地區。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日本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中華民族不得不進行全民族的抵抗。而侵略是一步步來的,1931年的侵華戰爭和後來是一以貫之的,只是有不同的時段、不同的目的。因此,我覺得1937年之前東北的抗戰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戰的一部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