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農村居民純收入實現六連增

  • 發佈時間:2015-08-29 02:31: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慶國

  玉皇廟村,位於著名的旅遊風景區玉渡山腳下,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不知從何時起,這個歷史悠久的小山村憑著獨具特色的“水豆腐”民俗宴引來了八方來客。據了解,該村在傳統“水豆腐”製作的基礎上,將普通飲用水改為使用玉渡山泉水,從黃豆泡發、磨制到甩渣取漿、點制,都選用純天然的玉渡山泉水。這樣的改進,使得“玉渡山泉水豆腐”獨具爽滑、細嫩、清香的特色,民俗旅遊業迅速發展起來。到目前為止,該村掛牌民俗戶的達到33家,佔全村戶數的一半,一到週末或黃金周,農家小院就會爆滿。特別是2014年世界葡萄大會期間,玉皇廟提出了打造“葡萄人家”的民俗品牌,依靠“世葡會”帶火了民俗旅遊。僅“世葡會”期間的一週時間,全村就實現收入近50萬元,戶均2萬元。

  收穫的喜悅,並不僅僅屬於清水鎮的農民。近年來,全市農民收入一直保持較快增長。2014年,全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現20226元,同比增長10.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6%),增速高於城鎮居民1.4個百分點,實現了連續6年增幅高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從2008年的2.30下降到2.17。低收入農戶每人平均純年收入9068元,增長了12.6%,提前1年實現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標。

  同時,農民收入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2014年,工資性收入實現13072元,同比增長8.6%。受改革拉動財産性收入實現2452元,同比增長21.2%。其中,集體分配股息和紅利425元,同比增長36.7%;轉移承包經營權收入131元,同比增長42.4%。轉移性收入實現3835元,同比增長11.3%。家庭經營收入實現867元,同比增長4.1%,扭轉了2011年以來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持續下滑的趨勢。其中,三産收入555元,同比增長5.5%。

  據了解,北京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提高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改革的順利推進。首先體現在進一步穩定了土地承包關係,推動土地流轉起來。在21個鄉鎮150個村基本完成18.2萬畝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全市流轉土地274.8萬畝,佔確權總面積的61.6%,比去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其次是深化産權制度改革,推動資産經營起來。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産權制度改革的單位達到3878個,其中村級3859個,鄉級19個,村級完成比例達到97%,324萬農民成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東。市農村産權交易所累計成交187宗,金額12.27億元。懷柔區盤活農村閒置房屋養老試點進展順利。再次是加強合作社規範建設,推動農民組織起來。當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6450個,正式註冊成員16.6萬名,出資總額78.7億元,帶動農戶46萬戶,佔一産農戶的3/4。積極開展市級示範社動態管理工作,141家市級示範社通過了監測考核。家庭農場培育試點穩步推進。最後是農村金融繼續創新。目前,逐步探索多形式的融資擔保服務,累計向23家合作社的67個項目發放示範社貸款誠信貼息資金564.3萬元,郵儲北京分行試點農保保單質押貸款業務,已發放貸款39筆、1200萬元。大興區梨花村、東辛屯村農村合作金融試點穩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4.04億元,參保農戶11.8萬戶次,賠付支出3.9億元。

  二是農業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首先是農業生産優化升級。實施蔬菜産業19個千畝村和1個萬畝鎮試點建設,新建設施農業3921畝,改造老舊設施3854畝,新建集約化育苗場20個。改造提升畜禽場70家,開展畜禽節水改造工程200標準棟。新認證350家企業和基地,新評定出市級優級標準化基地130家。海澱區的京西稻生態苑、通州區的金福藝農等8個農業園、房山區的國際葡萄酒莊、大興區的西瓜博覽園、平谷區的果品産業園區等一批農業産業項目加快推進。其次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開展都市型現代農業“221行動計劃”,發送各類實用資訊1602.6萬條。三級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日益健全,村級全科農技員實現了全覆蓋,在崗人數達到2578名。全市農村實用人才新增3000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124名,培養骨幹農民1184人。再次是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産品加工企業平穩增長。162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銷售收入4608億元、稅後利潤67.8億元、上繳稅金158.9億元,帶動全市49萬農戶增收234億元。截止2014年11月底,2234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73.4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利潤總額33.6億元。

  三是都市農業新型業態創新發展。《京郊旅遊發展綱要》發佈實施,一批鄉村和景觀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北京最美的鄉村”評選推介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郊區旅遊知名度。2014年,7條溝域完成投資22億元,同比增長42.9%,實施項目221個,新建設的溝域涌現出一批高端旅遊休閒項目和民俗旅遊新村。實施山區搬遷2787戶、6217人,市級補助資金2.79億元,實現了建一個搬遷村,形成一個美麗鄉村,打造出一個鄉村酒店的新模式。全市民俗旅遊戶接待遊客1914萬人次,總收入1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0.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