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菊花泡出貧苦還是幸福?
- 發佈時間:2015-08-29 02:31:19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樂明凱
遊三峽景,帶宜昌茶,已成為不少旅客的首選特産。炎炎夏日,飲用菊花茶可消暑生津,其一朵一杯,泡出來呈現工藝品般的金黃繡球外形。在今年第五屆中國三峽(夷陵)茶文化藝術節上,“三峽緣”禦菊吸引了不少賓客紛紛駐足品嘗購買。
“三峽緣”禦菊,種植在宜昌市點軍區橋邊鎮上峰尖村。上山進村,可遠眺國家5A級景區三峽人家。上峰尖村是宜昌市30個特困村之一,該村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3.99%。2014年以來,該村引進浙江先進的菊花品種和栽培技術,依託現代化的加工中心和品牌包裝理念,生産出來的菊中珍品,在第十一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産業扶貧輸血造血
“以前在山裏種紅薯、玉米只能填飽個肚子,現在有了菊花這個産業,村民們能在家門口務工,致富奔小康有盼頭了。”上峰尖村4組村民代表劉雲發住的老屋已有上百年曆史,去年“十一”前後,村裏青山蒼翠之間盛開了大片金黃色菊花,吸引附近市民自駕遊上山賞菊,在那個花期,上峰尖村村民劉雲發僅憑在家裏擺農家樂,就收入近萬元。
2013年以前,上峰尖村這裡基礎設施還十分落後,資訊閉塞,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剛過兩千元。農民創業不能光靠自己,還需要好的輔導師。於是,他們找到了黃正傑和他的湖北三峽緣生態農業公司。
三峽緣公司先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菊花種植用工量大,僅生産環節每畝就需幾十個工,公司還得聘請不少村民參與管理,工資為80元/天,月結月清,負責召集用工的村民牽頭人享有1500元/月的底薪保障。
近兩年來,宜昌市區鄉村四級聯動,把上峰尖村作為脫貧攻堅試點示範重點村加以扶持,通過改善民生條件,引進企業建起了菊花種植基地,極大增強“造血”功能。宜昌市委副書記王興於多次調研後認為,三峽緣公司提供種子、技術以及收購支撐,實現“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和務工每年每人平均增收3~5千元,是農民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涉農創業應注重品牌理念
今年38歲的三峽緣公司董事長黃正傑,投資創建新型環保型包裝印刷生産線,由於長期和當地酒類、茶葉等農産品加工企業打交道,他有了想在農業方面試一試的念頭。黃正傑多次來上峰尖村實地走訪,發展高檔菊花種植的想法逐漸成型。9月,他把上峰尖村的土壤標本送至浙江測試,還奔赴外地考察菊花産業發展情況。土壤適合種植,市場前景可觀,農業局退休的老專家陳海科答應長期駐村指導技術,協助引進龍菊、鳳菊等4個優良品種,這都讓黃正傑信心倍增。
好馬需要好鞍來配,好的包裝會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為了讓産品保持完整形狀,他對每朵菊花都用單獨的精美包裝,也凸顯其獨特、尊貴的品質。黃正傑用老本行做精品包裝設計的思維,用於打造菊花産業,給這個農業公司定位於做新型的“菊花”文化傳播者,始終將“健康”、“天然”、“便利”作為公司的核心理念。
商標是品牌市場的通行證,黃正傑斥資近10萬元申請註冊了42個類別的“三峽緣”商標,幾乎是全類註冊。“儘管農業投入風險大,見效慢,但溫州人做生意,只要看準方向,就不停的創業在路上”黃正傑説。
産品生産出來後,黃正傑首先拿到展會試銷,按朵包裝的精品菊花能賣到10元一朵,大包裝平均價格也在4元/朵左右,並與一些大型商超簽訂了500萬元的訂單,産品遠銷武漢、浙江、北京等地。
限産限優保障綠色品質
“現在這個季節,鋤草最累,為了保持綠色種植,不能打除草劑,人工幹的很辛苦,早出晚歸,從3月20日到現在就沒怎麼休息過”。“三峽緣”禦菊生産基地負責人陳海科説,在山裏露天種植菊花,既有優良的自然環境,又要受到基礎設施不足等條件限制,得用心去構思耕作和加工方式。
為了保證禦菊的品質和營養,基地上採用去劣存優的去蕾去枝方法,限産制優,讓土地養分集中在少量優良産品上。陳海科介紹説,採摘時間很緊,用工量最大,手法也非常講究,這需要村民像工廠工人一樣,按時上下班,嚴格遵守技術流程。
可是在常年封閉的山區貧困村,村民們的生活習慣閒散,以前下地幹活都是各自隨意。於是,公司在村裏成立上峰尖禦菊專業合作社,黃正傑更是把上峰尖村的種植基地當成半個家,為村裏爭取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經過半年多的磨合期,難題一一得到緩解。
人工採摘後禦菊鮮花不能長時間存放,在2個小時之內就開始人工烘烤,經過24小時初烤,12小時的復烤,持續不能間斷需要專人跟蹤調節溫度,保持禦菊的原色原味。成品後,經過嚴格的評級、挑選、殺菌、質檢等多項程式後到無塵車間包裝,就可以上市。
點軍區農林水局局長黃髮明表示,從産業化角度看,三峽緣公司生産經營有思路,有特色,有品牌,現已申報市級龍頭企業、市級專業合作社,參與了上峰尖村土地整理、抗旱用水項目建設,對企業和村民都有幫助,真是一朵禦菊帶活一個貧困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