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貶值鬆綁實體經濟 “後次貸”隱憂誘發全球恐慌

  • 發佈時間:2015-08-25 18:4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8月25日消息(記者易玨 宓迪)從“黑色星期五”到“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的劇烈震蕩令不少投資者直呼新一輪“經濟危機”即將到來。不過有專家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貶值很難影響發達經濟體。

  “此次危機對發達國家經濟體的影響有限,發達經濟體之間早就形成了貨幣互換協議,用以防範金融危機。”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磊説。

  首創期貨資深培訓師王澤華在接受央廣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全球股票市場風險溢價上升是全球股市危機的主要因素。

  人民幣貶值能為實體經濟鬆綁

  王澤華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股市下跌與08年金融危機存在本質不同:08年的次貸危機是投資者恐慌從美國開始向全球蔓延並逐漸影響實體經濟。

  08年金融危機之後各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全球央行購買自己的資産,或者是降低利息,即“印鈔票”。這些措施並沒有解決根本因素,沒有産生實際的勞動生産率的增長。美國則是進行了三次量化寬鬆。今年美聯儲正式退出量化寬鬆,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正在衰退。因此,全球投資者的風險擔憂就開始上升。

  人民幣在本月月初的貶值則成為這種風險擔憂的引爆點。央行在8月11日出手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三天內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值達到4.66%。王澤華認為,全球投資者開始預期中國的實際經濟增長水準要下降,而作為股價最重要的變數之一的風險溢價則隨之上升,由此帶來了股價下跌。

  張磊表示,我國的人民幣匯率遭遇了兩難的境地。之前與美國政策可以同步,但是在調整中間價之後,週期擴大,美國調整先於中國。因此,中國的貨幣寬鬆被捆住了手腳。儘管人民幣貶值,可能引發資本外流等後果,但只有貶值,才能為貨幣寬鬆留出空間,從而為實體經濟的過高融資成本鬆綁。

  二次人口紅利時代,網際網路經濟更有優勢

  王澤華表示,實體經濟也是央行貨幣政策重要的考慮因素。此時此刻中國面對的坎“三十年一遇”,因為經濟基本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長期來看,影響國家GDP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勞動力水準、資本(生産資料)、科技水準、資源。人們往往忽略勞動者人數的水準,而正是充沛的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作為主要因素之一帶動了之前中國經濟的增長。現在人口紅利漸退,中國政府轉型的壓力大增。

  不過,張磊並不贊同上述觀點。他表示,人口紅利喪失,指的是規模經濟條件。但是,二次人口紅利依然有很大的市場規模,比如通過精準行銷等手段,將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張磊稱,銀行債務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依然是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的主要難題。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産185.7萬億元,同比增長15%;總負債171.68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在投資者的一片悲觀情緒中,張磊認為這對於新興經濟模式或許是個機遇。張磊稱,面對可能的系統性風險,新興經濟模式如網際網路經濟,將比傳統産業更有優勢,或許影他們的增長效應變得不明顯,但局部的利潤可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