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社區裏有個司法“小診所”

  • 發佈時間:2015-08-21 06:39:4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週二,馬麗照例來到位於青島市華都社區的司法工作室“坐診”。剛到不久,這間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裏人就多了起來,有請她調解糾紛的,有諮詢法律問題的,有請她解決家庭矛盾的……

  馬麗原是青島科技大學的法學教授,有40餘年法律教學和工作經驗,而且樂於助人。青島市嶗山區出資建設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社區司法工作室,免費為周邊居民提供法律諮詢、矛盾化解等服務。

  “我每天接觸的大多是居民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對他們來説都是吃不香睡不甜的煩心事兒。”馬麗向記者介紹説:前不久,社區有一戶居民,父親剛去世,孩子們就與繼母吵得不可開交,甚至不讓繼母進門。打了110,警察來了發現是家庭矛盾,也沒辦法管。“後來他們找到我,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説他們在利益面前都退一步,做通了兩方面的工作,雙方簽訂一份協議書,順利解決了矛盾。”

  這樣的事情多了,周邊居民對馬麗更加信任,“馬麗工作室”這間小屋,儼然成為群眾經常登門的“聊天室”“心理諮詢室”和“法律服務室”,居民間的矛盾、居民與物業的矛盾在此得到解決,司法“小診所”的名聲也越傳越響。

  司法“小診所”治愈的“小毛病”可謂五花八門,大都與法律有關。埠東社區的王女士2010年租下某公司房産經營旅館,因路段的關係買賣長期不好,欠繳了房租,公司給她發來了催繳房租和要求違約金的函。按照合同,王女士需支付近9萬元違約金。王女士找到了社區“李霖工作室”的律師李霖求助,李霖向她講解,合同法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減少,並據此為其代寫了答覆意見,最終那個公司不再向王女士要求違約金。

  馬麗告訴記者,這種給居民指出問題解決路徑的事兒,在司法“小診所”司空見慣。“我們經常幫忙寫訴狀,別看訴狀一般只有半張紙,但如果去找律師事務所就很不方便。我們就住在社區裏,居民找起來很方便,而且都是免費的、義務的服務,很受居民歡迎。”

  “我們在社區設立司法工作室,就是為了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煩心事。”青島市嶗山區司法局局長高維臣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們從2013年開始設立司法工作室,目的就是讓群眾遇事有個找説法的入口”。

  目前,嶗山區在城區和農村中心社區建立了15個司法工作室,在社區居委會建立了157個司法工作室,實現了“小糾紛不出社區、大糾紛不出網格、重大疑難糾紛不出片區”的目標,為社區和諧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