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國家觀察:泰國基礎設施分析
- 發佈時間:2015-08-19 13: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8月初,在第48屆東盟外長會議上,中國外長王毅遭遇泰國外長塔納薩公開“示愛”:“如果我是女人,我會愛上王毅殿下!”此言雖在其國內引發了批評,但亦表明瞭泰國政府的明確態度。
既然如此,幹點實事兒吧:泰國連接海上東盟和陸上東盟,是6億人口東盟市場的交匯點。泰中兩國基建的互聯互通,利於泰國鞏固其區域樞紐地位,亦是泛亞鐵路網建設的重要節點。日前,泰中兩國已就泰中鐵路達成共識,將於年底動工,工期約3年。
泰國基礎設施領域還有哪些投資機遇?面臨哪些有利條件和風險?今天本公號為讀者擇取的《海上絲綢之路系列觀察》之泰國基礎設施篇,將為讀者提供概要分析。
文章要點
1、中泰基礎設施合作重點領域是交通和電力建設,新能源合作未來值得關注。
2、要重點防範政治風險,做好泰國新政府不認可或單方面取消合作等準備。
3、應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平臺,完善中泰海上互通建設,努力尋找新的切入點。
文章全文
文/劉馨元
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就是要推動以海路連接的區域及跨區域經濟合作,通過互聯互通建設把中國南部沿海、東南亞、南亞、北非、歐洲等地區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港口為依託,以貿易、投資為紐帶的合作經濟帶。
具體來説,就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充分把握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更好地促進中國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堅持積極對外開放政策,加強地區間合作與發展,創造區域經濟發展共贏的局面。
構建“海上絲綢之路”是一項重大的戰略工程。泰國以其獨特的優勢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地理位置方面,泰國與中國的距離較近,交通較為便利,這也是多年來中國與泰國保持著良好的經濟貿易和旅遊合作發展的基礎。
當前,泰國政府已經審批通過了兩條高鐵線路,建成後將直接與雲南昆明相通。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在政治方面,泰國的政治體制較為傳統,雖然在部分地區發生政治動蕩,但總體來説較為穩定,衝突影響範圍不大。另外,泰國對當地的華人以及來泰國的中國遊客較為友好,這些都是建立兩國之間經濟合作的重要影響因素。
在經濟方面,中泰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較為頻繁,雖然兩國之間距離較近,但中泰兩國在長期貿易往來中早已經資源互補的合作模式。
例如泰國是世界上的橡膠生産大國,而泰國每年出口的橡膠量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對泰國的出口也主要集中在機電産品、機械設備化工産品以及日常消費品等領域。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離不開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泰國是中國構建“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海口和關鍵節點,經營好中泰經貿關係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中泰基礎設施合作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亮點,對於促進中國和泰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政治互信,發揮著重要的帶動作用。
中泰基礎設施合作分析
重點領域
首先是交通建設。
近年來,中泰兩國在橋梁、公路、水利等方面已開展了諸多合作項目,尤其是已經確定的中泰高鐵項目,投資200多億美元,主要分為兩條線路,其一是從泰國廊開府通往曼普達,另外一條是從清孔通往帕棲,建成後的高鐵線路將直接與中國昆明連通。
另外,泰國在港口建設和機場建設領域也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援,不僅提升了泰國國內運輸能力,而且這些交通建設也將為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合作創造巨大的便利條件。
其次是電力建設。
泰國是一個電力短缺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泰國的油氣資源嚴重缺乏。因此,泰國政府高度重視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中泰兩個的新能源合作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領域,從目前的發展形勢分析,中泰兩國在新能源合作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泰國具有開發新能源的氣候和地理優勢,而中國在利用太陽能、沼氣發電等項目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優勢互補使兩國新能源合作有了可能。
有利條件
一是泰國的社會環境較為穩定。雖然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泰國部分地區容易發生政治衝突問題,但在泰國王室的有效管控下,社會環境總體較為穩定,沒有出現較大的戰爭動亂,也尚未對泰國的經濟發展産生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同時,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大部分的國民信佛,當地人普遍心存善良,對各種外來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排外心理甚至一些負面的民族情緒較弱,這也是推動中泰兩個合作與交流的關鍵因素。
二是泰國的經濟發展政策較為寬鬆。泰國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但泰國政府十分注重改善本國的投資環境,對外商投資實行一系列的稅收優惠等鼓勵政策,積極尋求泰國的農業、工業和第三産業的綜合協調發展,因此,當地較為寬鬆的經濟政策有利於中泰兩國的基礎設施合作。
三是中泰兩國具有紮實的合作基礎。自從1975年中泰建交,經過40年的發展,兩國之間不斷增強政治互信,加強經濟貿易合作項目和規模,文化等各項交流也更加密切,“中泰一家親”早已深入兩國民眾的內心。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泰國更加希望通過兩國的合作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兩國政府開展鐵路建設合作,共同修建廊開至曼谷和瑪它普的高鐵線路,這也是泰國首條高鐵鐵路,對實現區域合作發展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同時,中國企業在泰國的電力、水治理和建築項目等方面也承擔了部分項目,為兩國之間的全面經濟合作提供一定的基礎。
需要注意問題
加強兩國之間的基礎設施合作,一方面要對政治方面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準備。
明年泰國將舉行大選,其未來的政治發展尚未明晰。中國有關部門應汲取過去跨國合作經驗,做好新政府不認可合作或單方面取消合作等準備,避免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針對中泰兩國合作的基礎設施項目一般投資多,施工週期長的特點,應制定好防範風險的預案,並針對當地政治發展情況及時詢問相關部門的意見。
另一方面,要保證合作項目品質。日本和南韓作為亞洲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已經在泰國投資建設多年,當地對其生産的産品品質認可度較高,而中國産品很大部分仍處於較低檔次,容易被排擠在市場競爭的邊緣。
中泰兩國合作的基礎設施項目規模較大,影響範圍廣,是提升中國政府和企業形象的一次重大機遇,另外,在中泰鐵路合作建設的同時,泰國與日本合作的鐵路項目也在進行中,中日之間更容易被外界進行對比。
因此,有關部門在施工過程中,需注意集中精幹力量,嚴把品質和環保關,對外樹立中國良好形象。
依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給中泰兩國的經濟合作發展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中泰雙方應充分發揮好“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完善兩國之間的海上互通,加強雙方海洋合作協商,強化兩國間海洋合作關係,更好地促進兩國可持續發展。
完善海上互通建設
海上互通建設是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經貿合作的基礎,一直以來受到高度重視,這其中,中泰兩國的海上互通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方面,中泰基礎設施合作有利於深化兩國關係,促進雙方合作;另一方面,海上互通建設還有利於進一步增進中泰兩國的政治互信。因此,雙方應互相配合,加大基礎設施合作建設領域,並保障高鐵、水利設施等在建項目的順利完成。
加強海洋合作
當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附近海域內尚未建立一個完善高效的機制,來確保地區間的貿易秩序、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航行安全、對海上非法行為的處理以及協調各國海洋科研活動等,隨著近年來各地區對海洋了解、探索的不斷發展,加強海洋合作協商關係勢在必行。
中泰雙方應充分基於本國責任,發揮主權作用,提速海洋合作協商,積極創建新的海洋合作關係,最大程度地發揮“海上絲綢之路”的價值,促進中國和泰國等國家在這片共同的海洋範圍內友好合作,共同發展。
同時,雙方必須努力尋找有關海洋關係合作新的切入點,提升“海上絲綢之路”在兩國關係發展中的影響力和貢獻力。
(作者供職于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本文轉載自中國—東盟研究院官方網站)
機構簡介
中國—東盟研究院成立於2005年1月,其前身為1995年成立的廣西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中國—東盟研究院以東盟經濟問題為切入點,研究中國—東盟雙邊貿易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建設中的重大理論、政策及實踐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輻射至中國—東盟關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