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營售電公司之困

  • 發佈時間:2015-08-18 06:29:57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11日,成都蛟龍工業港青羊園區管委會主任鍾小剛向記者表示,他們正在籌備成立民營售電公司,所需用電直接向上游電廠採購,只給國家電網交過網費。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簡稱電改9號文)出臺,標誌著新一輪電改正式啟幕。民營售電公司,或打響四川電改的頭一槍?

  深閱讀

  □本報記者 李欣憶

  A

  大熱天居民區停電頻繁企業停産

  工業港用電之困

  8月3日,成都氣溫35℃,雙流蛟龍工業港銀座小區的居民火冒三丈:“一天停了三四次電。”居民們反映,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小區斷斷續續停電,電梯經常突然停運,導致居民被困。最近幾天,氣溫居高不下,停電越來越頻繁。

  蛟龍工業港多家工業企業,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間,也因停電導致停産。

  國網雙流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文瑞告訴記者,蛟龍工業港2004年開始建園,當時是按工業園區申請用電。因此,在2008年完成園區內廠房建設時,為其配備了3條專用線路,為純工業企業用電,總容量15400千伏安。但是,隨著近年來快速發展,蛟龍工業港建起了居民小區,新建了大型購物中心和寫字樓,私自接入負荷達69250千伏安,造成3條專用線路嚴重超負荷運作。

  “用電問題,可以説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蛟龍工業港雙流園區管委會供電部部長鍾小強説,“其實我們也知道負荷的缺口很大,從2009年就提出要增容。”據他介紹,增容申請由於種種原因沒被通過,只能自己想辦法改擴容,搭設電纜線路,增加負荷以滿足需求。2012年還咬牙拿出1.2億元,自己投資建設110千伏變電站。目前變電站已經建成並具備通電條件,但是因為上級變電站建設受阻,而無法投用。“如果變電站能投用,這個夏天也不至於這麼惱火。”

  鍾小強稱壓力太大,為了保居民用電,只能停工業用電。

  B

  想成立售電公司卻無法啟動

  政策細則之困

  電改,被鍾小剛解讀為“重大利好”。

  電改 9號文第 18條明確提出,“多途徑培育市場主體。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新産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售電主體直接購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允許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量向用戶銷售。”

  民營企業可申請成立售電公司,這讓鍾小剛興奮不已。他認為,蛟龍工業港目前所面臨的用電困難,在成立售電公司之後將迎刃而解。

  第一大利好,是“不再看國家電網的臉色”,“今後他們是售電公司,我們也是售電公司,大家平起平坐。”

  第二個好處,有不錯的盈利點。鍾小剛算了一筆賬,直接從電廠採購,以每度0.3元計算,再給國家電網0.15元過網費,加上損耗、設備運維每度0.1元,加起來每度電成本0.55元,這與成都現行每度0.7元以上的大工業電價相比,有盈利的空間。

  而且,蛟龍工業港有獨立園區、獨立電網、獨立供區(上千家企業、十萬居民),“這是我們的資源和優勢,成立售電公司之後不存在和國網搶客戶。”

  説幹就幹。他很快向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等相關部門對接,諮詢如何啟動成立售電公司。得到的答覆卻是暫緩。

  省能源局電力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成立民營售電公司,目前最大的障礙在於政策細則。電改9號文只説了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但是對主體有什麼要求,由什麼單位來批准,都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牽頭部門負責人則表示,省上也在討論出臺具體的配套政策。

  C

  國內數十家售電公司無一開展實質性業務

  有名無實之困

  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售電公司。初步統計,短短幾個月內,已成立數十家售電公司。“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是本輪電改新方案的最大亮點,這標誌著電網公司的傳統模式將被打破。”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説,售電市場的逐步開放能夠實現用戶選擇權的放開,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但是,目前成立的這些售電公司,基本上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一家公司拿到了售電牌照,開展實質性的售電業務。

  電力行業具有盈利品質高、現金流狀況佳、資金週轉快等優勢,新電改將對發電、輸配電、用電格局産生深遠影響,有望開啟萬億元市場,售電側放開有望成為本輪改革的最大紅利。

  四川如何在萬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民營售電公司很可能成為突破。除蛟龍工業港明確提出準備成立售電公司外,甘眉工業園也在近期有實質性動作。6月,甘眉工業園與華電集團四川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是電改9號文出臺後,我省簽訂的首單發電計劃外的直購電協議。甘眉工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園區大多是高耗能企業,電費是主要成本,滿負荷運作時每年用電量可達55億度,預計2017年用電量將超過60億度。因此電費每下降一分錢,對園區來説都是巨大的“減負”。“簽訂框架協議,表明瞭我們先行先試的態度,希望能早日納入園區直購電試點。”該負責人表示,至於下一步是否會成立售電公司,將等細則出臺之後根據實際情況再做決定。

  D

  成立售電公司就能解決現有問題嗎?

  經驗與資質之困

  成立民營售電公司,做好準備了嗎?“現在三天兩頭停電,成立售電公司就能解決問題,誰來保證?”蛟龍工業港銀座小區居民陳蓉提出質疑,她認為,不管是國家電網供電,還是工業港自己供電,老百姓希望引入競爭的結果是電費更便宜服務更好,而不是從一種壟斷到另一種壟斷。

  雙流縣發改局能源辦相關負責人説,蛟龍工業港園區內所有用戶由園區負責負荷分配和用電管理,電力設備已運作10年左右,存在設備老化等問題,也有用電安全隱患。國網雙流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售電側需面對多種用戶,特別是居民用戶。對於這種保障性公用設施的投入、運維,由於缺乏經驗,民營售電公司面臨挑戰。

  鍾小強承認,現在確實有做得不夠好,需要整改的地方。他所負責的供電部已招收40多名員工,他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提高運維管理的水準,並下大力氣解決園區內的供電安全隱患。“我們積極做準備,希望在細則出臺後能第一時間成立售電公司。”

  曾鳴對售電公司蜂擁成立也有提醒,他表示,看好這個市場沒問題,但如何售電是關鍵,因為售電沒有那麼容易。“電網公司參與競爭售電嗎?競爭性售電公司與電網公司有什麼合作關係?售電公司投資配電網可以嗎?售電公司具體有什麼資質才能售電?”這些問題,都還要在接下來的改革中尋找答案。

  還有很重要的盈利模式問題。電改9號文並沒有明確售電公司盈利模式,到底是靠價格競爭還是技術競爭,電力作為特殊的商品,能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樣通過降價促銷手段來盈利,都還有待觀察。

  如果沒有想好盈利模式,沒有獨特的競爭力以及提供優質的綜合能源服務,就算成立了售電公司,也有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

  民營售電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

  國家政策動向自身資質和管理水準

  盈利模式

  製圖/盧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