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借智慧政務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08-18 01:00:2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是推動智慧政務建設的根本要素。一些企業界人士和專家表示,在國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提倡“網際網路+”的形勢下,應切實打通智慧政務的脈絡,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實現政府服務、群眾方便、企業盈利的三贏局面,用最小的投入把智慧政務市場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了解,智慧政務市場整體呈現碎片化和分散化的態勢,行業整體的技術水準參差不齊。

  神州數位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神州數位智慧城市服務集團總裁謝耘説,智慧政務是從辦公自動化開始起步的,當初項目並不大,技術水準要求也不高。所以市場上既有浪潮、神州數位等大企業,也有很多業內人士都沒聽説過的小企業。以神州數位承攬的項目為例,大項目有幾千萬元規模,小項目不過幾百萬元,甚至就是一個具體的審批業務包。

  天津市軟體行業協會副會長、天津博和利軟體設計有限公司總裁郭曉和告訴記者,目前相當一部分所謂智慧政務企業靠拉關係到處攬業務,做出的東西適用性差,而真正研發業務軟體的企業反而生存艱難。十幾年前他從美國歸國創業時,很多有相同志向的人都選擇開軟體公司,但這些年那些公司大多都死掉了。

  企業反映,目前智慧政務領域競爭激烈,全國範圍內能做政務系統的企業不下3000家,甚至一個政府部門就能有一家小企業在做系統,這導致軟體公司的利潤率僅在6%左右,尤其是做政府項目的利潤更薄。

  記者了解到,智慧政務市場細碎的主要原因在於不少地區專注于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在如何打通數據孤島、融合應用數據這個重要問題上重視程度和規劃力度不足,導致大量寶貴的數據沉睡,商業模式無法定型,企業只能靠政府項目做業務,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缺乏持續性盈利的平臺和機制。

  “現在硬體建了很多,搞了很多機房、設備,但利用率很低,國內很多城市的硬體利用率甚至低於10%”,烽火科技集團科技發展部技術總監桑梓勤説,以武漢市民之家為例,其存儲能力只用了約20%。

  一位地方相關負責人稱,數據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很多部門認為只要有功能流轉、審批系統和政府網站就夠了,對數據能不能創造價值、數據開放以及數據融合等都不重視。

  企業方面反映,中國資訊化水準最高的是個人消費品電商領域,而智慧政務領域是發展最慢的,目前我國各地政府的資訊化水準還較低,潛力很大,但這個潛力要多少年才能釋放出來,就得根據現實情況判斷了。

  “決定政務資訊化推廣潛力的首要決定性因素是政府的行政體制改革”,郭曉和説,發達國家普遍是小政府大社會,審批事項相對較少;我國政府部門不僅審批多,還有不少事務性工作,貫徹簡政放權力度的大小,決定了智慧政務市場的繁榮與否。

  上述地方負責人還説,目前一些地方的網上辦事服務就受制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對滯後,如果改革不到位,流程不再造,那麼網上服務就難以改造,光從技術上改進只能是淺層次的。

  北京亞信集團副總裁鄒明達説,衡量一個資訊系統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標準,是“誰在用,滿足誰的需求”。智慧政務不能只為政府內部服務,更應該為群眾開一個入口,讓大家能看到更多的資訊,辦更多的事情。只有充分吸引來自百姓的流量,智慧政務的生命力才能增強。

  多名國內知名軟體企業負責每人平均表示,智慧政務應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集中建設,一定要避免按目前的市、縣、鎮、村的行政模式來分級建設智慧政務,因為分散的系統和數據很難形成有價值的東西,應在三四線城市統一使用省級系統。第二步是打破數據分割,應由國家宏觀部門進行頂層設計和強有力的整合,整合條塊、融合數據、打通業務。第三步是産業化運營。鄒明達告訴記者,按傳統模式,政府想做集交通、社保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一卡通”,需要很大投入。而亞信在一個小城市把當地“一卡通”做成了銀行卡,政府把資金直接打到個人卡上,實現了管理的扁平化和透明化;卡裏有了錢,銀行就被吸引來了,希望能參與“一卡通”的開卡和後臺管理;以一個小城市30萬用戶計算,銀行給每個用戶掏30元的後臺建設費用,政府一下子就節約了八九千萬元的投入。

  中城智慧城市研究會秘書長李建平説,現在是兩頭熱,一頭是政府急切想引進企業資本,一頭是企業想通過智慧城市建設釋放過剩的能力,但擔心不熟悉情況被地方政府忽悠,中間缺一個扁擔。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避免兩個問題,一是有投資能力的企業與地方簽訂協議後,政府不釋放資源或兌現協議,存在懶政思維;二是企業簽了協議去股票市場圈錢,並不投資,政府因為簽了協議而動彈不得。

  相關企業和政府人士認為,建設智慧政務體系單純依靠財政非常困難,最佳的手段就是依靠市場化運營,而且一定是圍繞著老百姓需求來建設。政府在智慧政務的建設中不需要投多少錢,就是要轉型提供服務,下決心融合數據,通過這些“軟”手段為有意願的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直接帶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産業的繁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孫洪磊、陽娜、葉健、韋慧、王賢、馬曉澄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