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狼多肉少”就要跑

  • 發佈時間:2015-08-17 15:29:21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李墨 通訊員 劉欣

  招商難,難招商。

  經濟低位運作,土地、稅收紅利收緊,放眼市場,狼多肉少,想招項目,更難。

  14日,武漢光谷生物城投資服務中心,一群80後卻忙得熱火朝天,興奮地討論著天南海北的生物企業,並攤開一系列“追到手”的方案。

  這樣的頭腦風暴,每月一次。聞者不信:一個年收入近700億元的國家級生物園區,會讓一群娃娃搞招商?人家企業肯嗎?

  這回,光谷生物城還偏就不按常理出牌了。

  領導靠後站,小兵先談判

  光谷生物城現有700多家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園區領導扛大旗,一家家談判引進來的。

  今年年初,一個新決定讓生物城的投資招商部門炸了鍋——試水“大區制招商”,把全國劃為若干大區,每人各駐一方大區責任田,充當招商急先鋒。

  這個決定,讓投資中心的年輕人既興奮又緊張。該中心常務副主任兼華西大區負責人龍霄直言,過去的招商班底是“1+N”,領導既帶球又射門,後面跟著N個人,我們只管訂機票,寫材料,就算最後沒談成,責任也推給了領導:“你看,領導出馬都沒搞定,我們怎麼搞得定?”

  現在,領導不“帶球”了,控球權一下落在了這些年輕的80後肩上。出差去哪,什麼時候走,拜訪哪些企業,計劃全部自己定。為了配合大家隨時變化的行蹤,管理方式也頗為時髦:微信。所有大區每天都線上上報行蹤和進度,以供後方決策。“最大的感觸還是中八條”,龍霄説,中國人的飯局文化根深蒂固,過去不吃飯很多事情都沒法談。現在有了“緊箍咒”,招商關係反而變得簡單,你能給企業帶來什麼,遠比一頓飯重要。“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我們自己徒步、坐麻木,也絕不麻煩企業接送。只有這樣,才能換取企業的尊重。”

  問責加目標,“狼群”玩命跑

  實施大區制招商後,即使一個普通科員,也獲得了獨當一面的機會。但與機會相對應的,是每個大區每年20億元的項目招商目標,完不成,將被問責。

  這種厲兵方式,意外激活了團隊的“狼性”。華南大區負責人鐘興説,每個大區都轄有幾個省,第一次單槍匹馬拜訪客戶,他從廣東深圳到福建廈門,一口氣跑了16家企業。

  可是,沒有領導出面,想見企業負責人,談何容易。有的一連到府蹲守好幾天,撥了十幾通電話,連個中層都見不上,對方一看是個小年輕,根本不肯浪費時間。

  西部大區,貴陽一家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乾脆一口回絕:“我們只考慮北京,沒有落戶武漢的計劃。”

  坐在冷板凳上,年輕的招商團隊意識到,現在唯一能打動客戶的,就是專業。

  在郭凡所負責的華北大區,一家著名的醫藥生産代工企業,正打算從天津向外拓展。郭凡聞訊多次到府,對方再三猶豫後發來一份文件,涉及環保排放、投資強度、建設成本等20多項專業指標。

  2小時。從接到文件,到回復所有數據,郭凡只用了一頓午飯的時間。

  這2小時,最終打動該公司帶著5億元的項目,飛赴光谷生物城洽談。

  上個月,該公司董事長悄悄來到生物城摸底。他囑咐隨行人員:“不要驚動任何領導,我這次就見見一直追著我們的那個年輕人。”

  拼産業拼環境,招商不拿地皮換

  土地和稅收,歷來是招商的兩大利器。

  拜訪企業,對方往往上來第一句話便是:“你能給我多少地?減免多少稅收?”

  光谷生物城投資服務中心負責人鮑俊華介紹,全國有大大小小180多個生物園區,光是國家級的就有26個,連縣裏面都在搞生物園,生物醫藥企業就那麼多,狼多肉少。十八大以前,各地招商都倚靠政策紅利,用土地、稅收等真金白銀刺激企業落戶,易引發政策上的攀比和惡性競爭。

  去年至今,國務院相繼出臺文件,對地方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清理和規範。兩大“利器”不能妄動,不拼錢,不拼地,招商還能拼什麼?“拼産業,拼環境!”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但長春説,大區制招商,是光谷生物城産業鏈精細化招商的一次探索。如果一個創新驅動的園區,擁有一流的産業鏈、世界級的服務平臺和水準、活躍的資本要素市場,不怕企業不肯來。

  不吃飯,不喝酒,這支80後招商奇兵,上半年累計拜訪了180余家企業,為生物城帶回了40個意向項目,其中億元項目7個。此外,還有151個項目正在洽談,當中不乏10億級的大單。

  上個週末,華東大區吳淼來不及歇腳,又站在了一幢大廈前,撥通了某醫藥企業的電話。對方問是否需要派車去接,他説不用,已到樓下了。電話那頭一愣,笑道:“政府現在的作風,還真是不一樣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