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跪坐的價值

  • 發佈時間:2015-08-17 14:28:1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席地而坐,擇地而臥”是中國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狀態。我國古代原本是沒有椅子的,也沒有現代吃飯用的大圓桌,人們普遍都是跪坐著交談、讀書、吃飯、休息。可以説,古人的起居狀態是一種“平面風格”。

  然而,自從西方的椅子傳入中國後,中國人的起居方式由“平面”轉為了“立體”。

  椅子改變國人的起居方式

  椅子相對於中國古老的文明來説,屬於舶來品,自從椅子進入中國普及之後,我們的起居方式,也漸漸由平面變為立體,由席地而坐變為垂足高坐。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習慣垂足坐椅,其過渡時間大致在五代至北宋之間,而大規模使用椅子則始於宋朝。

  今天的中國人早已習慣坐著椅子、伴著高高的桌子生活,其實這本是“西式”的起居方式。西式起居與中國文明結合,博大包容之下或許亦多少有著原生態文明的失落。

  跪坐消亡,使國人性格發生變化

  跪坐是華夏古人的傳統坐姿,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家居常態。與跪坐相得益彰的是中國人寬大飄逸的漢服,跪坐在席上,最能體現中國文明端莊、肅穆、寧靜、謙恭等禮儀風範。然而由於椅子的到來和普及,這種優美的身體符號沒了,跪坐作為一個文化重要的標誌也慢慢消亡在中華的文明中,隨之消亡的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諸多優良傳統。

  朋友之間再也不可能“促膝談心”,夫妻之間也無法“舉案齊眉”。想想看,古人跪坐在席上,雙膝相依、四目相對,身體距離與心理距離都離得很近,很容易坦誠相待、相互交心。

  若放到今天,兩個人面對面坐在椅子上再“促膝”在一起,不但談話者覺得彆扭,旁人看來也會覺得不倫不類。人與人原來誠摯地正面相對,變成了坐在椅子上側身相顧,或是隔著桌子拉開了距離,坦誠、信任的品格從此漸失。

  跪坐消亡,減弱了國人優勢思維

  純粹的華夏哲學精神就是跪于天地之間思考,這種典型的東方思維修煉講究的是頓悟,是靈光的閃現,是一瞬間就使思維達到終點。而西方人重視的是過程,是老老實實地推論。

  也許是巧合,中國文明最大部分的智慧成果也正是産生在那個席地跪坐的時代,自中國人普遍地從地上站起坐到椅子上去以後,中國人的思維從此走向僵化,曾經有過先秦的深邃、魏晉的靈睿、盛唐的飛揚,而自宋以後,則漸趨僵死、老邁、枯燥、壓抑。

  中國人一貫擅長的東方思維能力日趨下降,只有在禪學中還得到了幾許繼承,而邏輯思維更是自古以來的弱項,此後,中華文化呈萎縮不前之勢,蓋因中國人的優勢思維正在減弱,而劣勢思維也未能增強之故。

  跪坐産生剛毅正大之氣

  採取跪坐的姿勢讀書、聽課、冥想,你可以感覺到身上仿佛在醞釀著一股剛毅正大之氣。這種大氣,與那種大大咧咧、靠在椅子上的慵懶散漫之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有人可能覺得跪坐的樣子刻板,豈知那正是一種剛性的符號,那端端正正一動不動的姿勢,其實內含著一股爆發力!中國人性格最果敢剛健的時代,也正是那個普遍“跪”著的時代。

  在很長的歲月裏,中國人就是這樣一絲不茍的,以這種剛直、恭敬、典雅的姿態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文化。先秦人就是這樣面對面跪坐著産生了豐富的哲學理論,漢唐人就是這樣跪坐著傲視天下。

  坐得越高,精神越脆弱

  當中國人的坐姿從席地跪坐變為騰空高坐的時候,當中華民族終於從地上站起來的時候,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時的中華文明卻走向了下坡路。

  當中國民族看似驕傲地高高坐到椅子上去的時候,內心與精神卻頗為奇怪地走向了自卑,這個站立起來的民族竟走進了一段屢受外侮的歷史,宋朝人坐是坐起來了,外交地位和民族精神卻是跪下去了。

  後世國人不明白這種華夏原道精神的奧妙——當你跪坐于地的時候,你不是婢膝于他人腳下,恰當地説,這是一種親于地、仰乎天的生活符號象徵和精神體現,是自卑于天地。跪坐修養就是與天地合一的修煉,有利於心之純正,人格之獨傲。

  在“平面”席居時代,你拜見自己的上級或長輩,對方會端端正正、腰桿筆直地正坐著等候你上前問候,你會感到那比坐在椅子上更具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之氣,而且這種凜然氣質的內涵是豐富的,它同時也是“不亢不卑”的精練表達,使你鮮明感受到今天許多達官貴人歪歪扭扭坐著,翹著二郎腿待客是多麼淺薄。

  而近古以來的中國人,坐是坐得越來越高,精神卻是越脆弱。卻不知道,當你的身體願意矮一截表達對天地的恭敬時,你的靈魂卻能得以在天空騰飛。

  “跪坐”文化不是糟粕

  跪坐不是一個單一的文化符號,它在文化體系中具有連鎖性,它會牽涉到現代中國人諸多的生活習慣及外在文化的問題。它是早已逝去的事物,要想完全拾回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如果復古,就不得不牽連至居室文化的復古,牽涉到生活用具的問題、中國人起居習慣的問題、社會禮俗的問題等等。

  而中國人放棄席居後的歷史文化也並非一無是處。

  在批判中國文化的時候,不要誤把精華當糟粕,“跪坐”作為曾長期存在於古人生活中的禮俗,是精華而非糟粕。它體現了先人深邃的智慧,對身心體都有各種益處。對於今天的我們,跪坐是一種有益無害的修養身心的方式。

  關於中華文明的衰落,歷史學家與社會學家,都從不同方面給出了不同的解讀,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自宋開始,中原文明屢屢遭受遊牧民族的侵擾,終宋一朝,一直受到遼、西夏、金、蒙古等外族的侵襲和擠壓,最後亡于元。這些外族都是馬背上彪悍的民族。後來大明朝又是亡在遊牧民族女真之手。四平八穩、越來越僵化的農耕文明屢屢敗于強健奔放的遊牧文明,這其中的根源或許讓我們重新尋找跪坐的價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