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一種廉價的參與叫逼捐

  • 發佈時間:2015-08-17 03:31: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議論風生

  目前為止,天津爆炸事故仍舊有資訊不明之處。但事故激發的祈福與感動不可避免的導向了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慾望。怎麼做能夠幫助到受事故影響的人,不同的人群分別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不知道;每一項工作需要多少資金,誰有能力來執行這些資金,依舊不知道。無論多少個不知道,都阻止不了逼捐群體又一次的盯上了富人,尤其是,像馬雲這樣富可敵國的人怎麼還沒捐款。

  曾經,我們有一種捐款叫行政逼捐,往往一地行政部門發文,號召大家捐款,而企業和名人也樂得配合,將捐錢通過媒體變成秀場。到2008年汶川地震時,普通人得到了新媒體的賦權,“行政逼捐”演變成模倣主流來解構慈善,倒逼他們視為主流的企業和名人出錢。

  這樣逼捐的功力相當了得,在一輪又一輪的企業捐款排行榜和名人捐款排行榜轟炸下,多少人不得不順從輿論。而每一次逼捐的成功,都成為庶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勝利。在這場對主流成功復仇的慈善逼捐浪潮中,普通網民帶著善良的願望,以為幫助了災民。

  逼捐的網民為自己參與公共事務的戰績笑得合不攏嘴,真正的贏家笑而不語。一家企業高調認捐億元,順應逼捐浪潮的廣告策劃隨後帶來更豐盈的回饋。至於網路逼捐資金的最終去向和用途,大家似乎並不關心。

  對任何一場災難而言,有更多的民間互助永遠值得期待,參與的人越多越好,捐款多多益善,捐款到位時間越快越好。但如果逼捐僅僅止于欣賞富人出血,而不關注最終的效果,其成果無疑是事倍功半。事實上,慈善更多地應該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事業,公眾的關注點,本該落在平時的慈善機制,讓他們眼中的富人們,視慈善為日常的責任,而不是刷存在感的“規定動作”。

  以幫助弱勢為名而發起的逼捐,不能真正幫助到弱勢群體。逼捐群體日漸成為公關公司與官辦慈善的左膀右臂,如此大的笑話,還是早早散了吧。

  □姚遙(公益人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