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構建提速

  • 發佈時間:2015-08-14 01:00: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系統規劃了通過促進融資擔保行業加快發展,切實發揮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以及創業就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業和“三農”,並提出了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在保戶數佔比五年內達到不低於60%和融資擔保機構體系、監管制度體系、政策扶持體系建設等發展目標。

  據悉,《意見》從五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舉措,其中著重明確了政府在融資擔保行業未來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包括發展政府控股、參股的融資擔保機構,並以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業務為標準和導向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政府性擔保基金,實現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風險在政府、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之間的合理分擔;並首次提出研究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等。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告訴記者,農民目前的財産主要有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生産性固定資産和耐用消費品等。但這些財産在構成擔保物的要素上均存在一定缺陷,導致農民因缺乏擔保物而無法獲得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援。另一方面,在信用擔保中由於資訊不對稱,金融機構對農民的信用情況、生産生活及農産品的銷售了解程度不一,貸前評估和貸後管理亦相對困難。

  “融資擔保行業本身就是利潤低風險高,擔保機構承擔的代付風險和其所取得的經濟收益並不對等。”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在融資擔保領域,商業性機構做得多,政府相對做得少點。現在看來,從行業長遠發展角度而言,不論是成立融資擔保基金,還是成立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對於未來融資擔保體系的穩定甚至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穩定,都大有裨益。

  曾剛認為,政策性機構介入後,資金實力更強,承受風險能力更強,銀行對利潤追求反而沒那麼迫切,從這個角度來看,政策性機構更為穩定,不會因經濟週期的波動而過分波動,減少現在這種“融資擔保跑路、企業跑掉、銀行不貸,融資環境更為惡化”的惡性迴圈。

  “事實已經多次證明,但凡有政府作為擔保的融資項目,金融機構放款的顧慮都會小很多。”有業內人士表示,設立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就意味著擔保機構的公共服務性要優先於逐利性,然而這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小微和“三農”的融資問題還有待觀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